中評社香港11月13日電(評論員 陳鴻斌)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在北京揭牌, 開始正式啟動。國家數據局的職責是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早日建成一體化的數據要素市場。而去年啟動的東數西算工程已由佈局進入全面建設階段。
截至2022年,全國的數據中心規模已達到650架標準機櫃,這些機櫃的全年耗電量達2700億度,是北京和上海的用電總和。如果這些中心都建在北京和上海,須佔用10萬畝土地,是兩地土地總量的3%。而去年內蒙古和貴州兩地發電量之和為8800億度,但兩地只消耗了5900億度,剩餘2900億度電用於這些數據中心還略有多餘,這就是東數西算戰略背後的邏輯。
中國東部數據產生量大、數據密集、算力資源緊張,西部地域廣袤,擁有比東部更豐富的可再生資源,充分利用西部的計算資源來高效執行東部有巨大計算需求的數據,可以在全國層面更高效地支撐以降低能耗為目標的算力發展,更穩定地滿足算力增長需求,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具體做法就是將即時性要求高的放在東部計算,而其他則放到西部計算。
2020年中國的數據中心已經超7.5萬個,年耗電量超過社會總用電量的2%,預計到2025年這一占比將再增加一倍。數據中心的電力消耗占其運營成本的絕對大頭,一個超大型數據中心每年耗電量近億千瓦時。東部由於產業、市場、技術、人才等方面具有優勢,對算力的需求較高,但新建數據中心則存在較大能耗指標壓力、成本壓力;西部則能源豐富、氣候適宜、電力成本低,近年也建了不少大型數據中心,但面臨遠離算力市場、算力使用率不高等困境。
此時,東數西算戰略的出台,無疑是破題的重要抓手。從短期來看,東數西算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東部的資源壓力,也能讓西部更好地承接東部算力外溢的需求,從而實現數據要素價值的最大化。從長期來看,将對整個西部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還有助於提升國家整體算力水平,促進經濟社會的綠色轉型。
國家高性能算力網络的定位可以從國家層面和地域層面兩個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從國家層面來看,是以八個核心算力樞紐節點為核心,建設算力樞紐的數據中心內網絡、數據中心間網絡以及跨地域的算力樞紐間網絡。八個節點的佈局建設,定位不同,發揮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這四個節點要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即時性算力保障基地,定位於不斷提升算力服務品質和利用效率,充分發揮其資源優勢,夯實網絡等基礎保障,積極承接全國範圍的後台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算力需求。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四個節點要服務於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需要,定位於進一步統籌好城市內部和周邊區域的數據中心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