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3月10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廢除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後,日本積極與各國確認自由貿易體制的重要性,在日本的積極斡旋下,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已於2018年底生效。日本還將與東盟簽新的經濟合作夥伴協定,東盟建設與教育等領域將對外資開放,並新增投資人與國家的紛爭解決條款。
日本加大對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與安全合作,反映了安倍政府欲主導未來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戰略目的。日本的自貿戰略幾乎囊括了世界所有主要經濟體,東盟成為日本海外擴張的熱土。
在經濟總量被中國超越背景下,日本希望借助高標準協定增強話語權,並將其作為《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FTA)等亞太地區的自貿談判“範本”,主導未來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在未來對中國、美國貿易談判中爭取更多的主動權。
早在2007年,日本就與東盟在菲律賓就締結經濟合作協定達成了最終一致。日本將在協定生效後對相當於進口額90%的東盟產品撤銷關稅,其中包括電子機械、汽車零部件和鋼鐵等。這是日本首次與區域集團締結的經濟合作協定。但大米等產品被排除在貿易自由化對象之外。
近年來,日本與東盟的市場一體化取得了積極進展,借助政府開發援助積極拉攏東盟各國對抗中國,東盟已成為繼美國和中國之後日本的第三大交易夥伴。安倍再次上台執政以來,遍訪了東盟國家,意在與東盟國家加強經濟安全等領域的合作以制衡中國。
作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同盟,日本積極強化跟東南亞那些與中國有衝突的國家發展合作關係,對中國形成戰略包圍,或戰略對沖,以共同抗衡中國。但東盟國家歡迎與日本進行經濟合作,但不想捲入中日對立之中。東盟不願意成為日本對華戰略包圍圈中的一環。東盟期待與日本經濟發展而不願意捲入中日對立,並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國保持一種戰略均衡關係。
而且, 中國十分重視與周邊國家的關係,歷來把東盟作為周邊外交的首要和優先方向。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不斷推進,中國與東盟國家經濟相互依存度日益增大, 中國已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積極加速推進東亞一體化,加快構建東亞經濟共同體。中國一直積極參與10+3合作,加大自貿區建設,加強財金、互聯互通、環境、氣候變化、人文等領域合作,推進區域一體化,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