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4月7日,中國船舶集團發布消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與法國達飛海運集團4月6日在北京簽訂合作協議,中國公司向法國公司交付大型集裝箱船和清潔能源作為燃料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金額高達210多億元人民幣。
這是中國與法國簽訂飛機建造合同之後,中國公司與法國公司簽訂的又一筆巨額合同。這是中法兩國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化的重要標誌,同時也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優勢互補的典型範例。
值得人們高度關注的是,此次簽訂的合同,以人民幣結算。這就意味著雙方合同是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相結合的合同。
中法合作歷史悠久。從早期教育合作,中國教育家在法國創辦的聯合大學,到技術合作,法國向中國提供核電站技術,中國使用原子能發電,中法合作始終走在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合作的前列。
法國總統馬克龍到中國訪問,中法企業簽訂大額合同。法國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反對美國提出的脫鈎政策,同時也充分說明,中法合作前景廣闊。
首先,法國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在傳統能源科技領域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雙方合作可以“市場換技術”,也可以共同開辟第三方市場。
當年法國與中國簽訂原子能電站建設合同,幫助中國修建核電站,使中國核電實現從無到有。
如今中國不僅完全掌握了核電站技術,而且在現有技術基礎之上不斷創新,提高了核電站的安全性。中國核電站建造技術已經出口海外,中國企業幫助巴基斯坦等一些發展中國家建設先進的核電站。
中國和法國共同商定,向英國出口核電站。由於英國國內政治鬥爭,該項目遭遇挫折,中國方面被迫退出。中國願意在平等互利基礎之上,與法國在核電站技術領域繼續開展合作,共同開辟非洲、拉丁美洲市場,為更多發展中國家建設核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