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限塑令煮成夾生飯 老百姓面對糊塗帳
1、監管盲點正在暴露 限塑令如同一鍋夾生飯
“限塑令”實施第一天,記者走訪發現,合格塑料袋隱隱出現供應不足,塑料袋收費範圍不統一,小門店偷偷免費提供,流動商販超薄塑料袋依然“我行我素”。這些伴隨“限塑令”出現的細節問題和監管盲點正逐漸暴露出來。
就人們對“限塑令”的感受而言,越到基層,力度越弱。鄉村、城鎮實施“限塑令”的氛圍,要比城市黯淡許多。普通居民的積極性,遠遠沒有想像的那樣高漲。從5月1日正式發布塑料購物袋國家强制性標準,到6月1日起的强制執行,這一個月的時間,幷沒有給“限塑令”培育出相對成熟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從某種意義上講,“限塑令”實際上被煮成了一鍋“夾生飯”,非但口味欠佳,對環境的“營養”價值也大打折扣。(雲南《生活新報》)
“限塑令”實施之所以不暢,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除了商家不積極配合外,主要與相關部門監管不力有關。其實,早在數月之前,國家就出臺了“限塑令”有關政策與措施,期望通過較長的緩衝期,商家與消費者都做好必要的應對準備,以適應幷積極支持國家限塑規定。可是,近半年時間過去了,原以爲“限塑令”實施首日會一帆風順,商家們都按規範操作,然而,人們的願望還是落空了,市場亂象環生,使得大家對“限塑令”不得不産生懷疑:“限塑令”會不會走過場,最終能落到實處嗎?(新疆天山網)
2、商家自行决定價格 限制塑料袋未免成空文
在6月1日之前,京城主要超市、商場、市場已紛紛亮出塑料購物袋收費的公示牌,售價最低爲0.1元,最高則達到1.5元。面對價格的糊塗帳,商家還是市民,都會感到無所適從。(北京《新京報》)
儘管商務部此前就“商家自行定價”曾表示,塑料購物袋幷不適用《價格法》中政府定價的情况,而爲防止企業自主定價過低,“限塑令”對塑料購物袋的定價原則進行了限定,即不得低于經營成本。這個看似“有力”的限定,實則沒有絲毫限制力,要知道當今零售業企業衆多競爭很激烈,名目繁多的打折促銷即是最好的例證。在此狀况下,爲了保持競爭優勢,即使現在塑料袋定價2元一個的商家,也終將會壓低塑料購物袋價格爭取顧客或避免顧客分流,這是零售企業必然考慮的經營手段。一句“塑料袋價格由商家自行决定”,很可能使“限塑令”落空。(江蘇揚子晚報網)
“限塑令”的最終目的是爲了限制和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其對環境的危害,幷不是誰出錢誰不出錢的問題,如果執行起來變成一個明碼標價的“買賣”,這樣的“限塑令”還有何意義?眼下,我們需要認真研究的是,怎樣讓商家不願賣不敢賣,怎麽讓消費者不願買不願用,幷從源頭消滅這些“白色污染”。如果單靠高額罰款來推行“限塑令”,別說震懾作用,恐怕連影響作用都很難達到。(北京《檢察日報》)
3、限塑令易被“鑽空子” 政策推行爭議多執行難
從目前媒體報道情况來看,限塑令極易被人們鑽了空子。例如,伴隨著塑料購物袋的收費,一些超市里依然還在免費提供的連卷袋變得搶手起來。根據規定,超市里包裝水果、蔬菜、瓜子以及一些生鮮食品、小食品的連卷袋仍可免費提供。有記者看到,一些顧客在食品區撕下好幾個連卷帶,然後將物品裝入其中,當做塑料袋使用。如果沒有其他配套性的硬性措施,只怕限塑令原來的意義足以被這種免費的連卷袋抽空。(河北《燕趙都市報》)
而且,部分市民、商家甚至主管部門幷不清楚“限塑令”內容,對于規定的適用範圍也不甚瞭解。這都成爲此項政策推行中的盲點和難點。比如,現在究竟什麽屬于不在收費之列的“生鮮”?超市、集貿市場對此理解各不相同。家樂福水果區的連卷袋是免費的,但集貿市場裏面就要單收塑料袋的錢。有市民提出,集貿市場和超市生鮮區無异,既然超市生鮮區可以免費提供連卷袋,那麽集貿市場也不應在“限塑”範圍之內。(廣東《南方日報》)
如何消除公衆在“限塑令”初期的不適感?一方面,就“限塑令”本身而言,有關部門要清醒地認識到“限塑令”的局限,比如“限塑令”引發“花店、飯店限不限塑”、“連卷袋算不算”、“誰來保證實施效果”、“塑料袋價格誰來定”、“限塑後拿啥裝垃圾”五大問題。所以我們期望,商務部正在制訂的《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能全面地解决這些問題,規範的規範之,規定的規定之,消除公衆的不適感。(廣東《新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