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燃油稅“跑步”出臺 快刀恐難斬亂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27 23:52:11  


 
三、徵求民意不等于尊重民意

1、燃油稅改閃電進行 七天徵求意見無濟于事

  國際油價暴跌背景之下,四部委僅給予燃油稅“意見稿”7天面向公衆徵求意見的時間,——去除周末的因素,實則只有5天時間,“燃油稅”即要閃電出臺。12月13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交通運輸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等四部委通報了“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的情况,截至活動結束的12月12日24時,通過網絡、傳真、信件等方式反饋各類意見48643條。(廣東《南方都市報》)

  一項醞釀14年幷至少在10年前就宣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重大全局性改革,最後却落個從上報、批准、公布、討論、修改等一系列繁雜事務,都不得不在不足一月內倉促完成。現在還不敢想像,萬一方案有欠缺之處國務院不予批准將會怎樣?(深圳汽車大世界網)


2、相距民衆預期較遠 燃油稅改革方案不成熟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面對國際原油價跳水近70%,而國內成品油價却以燃油稅改革爲由一直巍然不動,消費者對油價下調形成了强烈期待。方案僅承諾“在現行油價不提高前提下,提高成品油消費稅”,高速公路、一級公路等過路過橋費幷不取消,與民衆對燃油稅的預期相距較遠。(廣東金羊網)

  從現有方案的內容來看,確實“雷”倒了不少人——討論了14年的“燃油稅”的提法悄然變臉爲“成品油消費稅”。此“成品油消費稅”作爲消費稅中的一個稅目,已然徵收了14年,因此也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出臺”,而只不過是“加征”。其核心內容就是提高成品油消費稅的單位稅額,幷去除公路養路費等六項收費。若要堅持此方案,則制定者理應給公衆一個解釋:爲什麽公路收費要改成,而且可以改成性質完全不同的消費稅,而且公路收費的對像是用路的車主,成品油消費稅徵稅的對象却是所有消費燃油的人。原本公路收費收不到的農用機械、水運交通工具及用油企業等均被捲入了成品油消費稅。這個稅目的影響面遠遠超過了它所要替代的收費。(浙江在綫網)

  儘管“意見稿”中也載明要“對種糧農民、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給予必要扶持”,但何謂“必要”?如何“扶持”?扶持的力度能不能抵銷因成品油價格變動而引起的各類增支都還未爲可知。缺乏具體的制度安排就來徵求民意,其落點也只能停留在類似于“總體不增加負擔”這樣的大原則上。另一方面我們却看到,成品油消費稅的加征已是箭在弦上,加征額也具體到了0.8元每升,“必要扶持”爲何不能同樣具體到某個數字?是在技術上不可行,還是具體方案尚不成熟?如果是前者應予明確說明幷給出解决的時間表;要知道,這是一個影響到八億農民的扶持政策,如果“扶持”的具體措施還不能拿出來供民意檢驗,人們又怎能認爲成品油消費稅方案已經成熟?(廣東《羊城晚報》)


3、燃油稅難算經濟帳 私家車不是最大受益者

  “燃油稅一開徵,單純從私家車主的角度來看,除了不用排隊去繳養路費外,看不到別的好處,减免的養路費根本彌補不了支出。”

  一名私家車主算了一筆賬,拿轎車來說,開徵燃油稅後,每車每年被免除的舊稅費爲1500元左右,而需要多交的燃油稅,以年3萬公里、百公里耗油10升計算,每年用油在3000升左右。以1.5元/升計算,每年要支付4500元,爲1500元的3倍。如果是物流或客運等行業的營運車輛,每年行程在10萬公里以上,負擔就更加沉重了。(北京《中國青年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