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平均工資”引爭議 劍指統計制度可信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19 06:50:06  


 
三、掩飾收入懸殊現狀 統計報喜不報憂

1、“平均值”統計有缺陷 平均工資掩蓋分配不公

  在近年來公司高管千萬年薪、電信等壟斷行業的天價收入,以及某些政府官員公款出國旅游等等輿論背景之下,普通公衆的眼球再次被平均工資灼痛。事實上,統計全國性平均工資,也確實掩蓋了城鄉之間、行業之間、地域之間在工資標準上的差异,掩蓋了嚴重的社會分配不均;掩蓋了一些行業企業職工工資增長過快或過慢的真相。從這個角度看,統計全國性的平均工資實在是沒有什麽必要,值得關注的倒是平均工資背後的差异。(甘肅《蘭州晨報》)

  其實,人們對于平均工資統計數據的種種質疑與非議,實質上指向的是社會公平缺失。在現實中,對高平均工資貢獻最大的是一些壟斷部門的員工,比如石油、電信、電力、烟草、金融、保險、鐵路、民航等行業的職工平均收入,要比其他行業的職工平均工資水平高出3倍之多。(上海解放網)

  目前在統計範圍內真正享有高收入的,其實只是“鐵飯碗”單位的中高層人員,他們數量幷不太大,但對平均工資的强烈拉動,最終可能就營造出工資上漲的幻覺,這也就容易産生社會情感裂痕。這是平均工資統計要進行改革的重要原因。據此可以解釋,爲什麽在當下中國這樣一個巨大的經濟體內,會出現內需不足的現象。這是因爲不同階層的收入差距太大,社會財富事實上被少數群體占有了,而少數的高收入階層,幷不足以支撑經濟持續增長所需要的消費水平。(重慶《重慶時報》)


2、真實數據能否公開 統計制度保障不可或缺

  深層次改革工資統計制度,有兩層含義:一是徹底改革工資統計制度本身,二是改革與工資統計相關的制度,比如最低工資標準。一旦實施新的工資統計制度,平均工資水平就比過去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就可能影響到最低工資標準,因而最低工資標準也需要改革,不能讓最低工資標準隨著平均工資水平下降而下降。

  不可否認,國家統計局一直在努力推進統計改革。但是,目前的改革進度難以滿足公衆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只有深層次改革才能跟上時代節拍。(河北《燕趙都市報》)

  另外,統計私企工資後,統計部門能否有勇氣將真實的數據公開,也需要有可操作性的制度保障。有一個先例:據媒體報道,國家統計局去年5月份計劃發布包括私企員工在內的2007年城鎮職工平均工資,但最後却沒有發布。據當時統計專業人士的介紹,新的包含了私營企業的平均工資數據其實早已統計出來了,“新數字將比以往大幅降低”,“但是考慮到數據的敏感性,是否公布新數仍需要斟酌”。一個更真實、能更客觀反映平均工資狀况的統計數據,何以被認定“敏感”?這當然不是數據本身敏感,更不是公衆敏感。顯然是政府自身敏感了。(北京《中國青年報》)


3、工資“不患寡患不均” 現行分配制度存在弊端

  經濟學上有個著名的“木桶理論”:一隻木桶盛水的多少,幷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長的那塊木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塊木板。低工資水平職工或許就是那些“最短木板”。如果處于“最短木板”地位的低收入者的工資收入與生活水平沒有真正提高,即使統計數據中的工資上漲願景再美好,也與這些邊緣人群無關。如果不理清這些問題,簡單地以平均工資數據的變化來審視發展成果,難免有些偏頗。(天津北方網)

  公衆感受到被“平均工資”忽悠了,板子却不能打在統計局身上,儘管統計部門表示將儘快把各個階層都納入到統計範圍之內,但這對拉平收入差距本身是無效的。分配不公,要害在現行分配制度存在弊端,而不在平均工資統計制度。這些年一直在討論一個話題,强調政府要通過二次分配來拉平社會的收入差距。在既定時期內,經濟中創造的總財富是給定的,但如果一次分配的差距過大,那二次分配的調節效應就不會太有效。現在無論是從維持社會和諧出發,還是從保障中國經濟持續平穩增長的角度來看,都到了解决一次分配差距過大這一問題的時候了。而要想儘快解决行業間收入差距,政府必須痛下决心,敢于向既得利益“開刀問罪”,徹底扭轉歪曲的工資形成機制。(河南大河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