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上海塌樓事件再揭中國房地産市場黑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10 05:51:26  


 
一、一堆土壓倒一幢樓 “壓力差”成笑柄

1、上海在建樓房倒塌 “樓脆脆”被指又是“豆腐渣”

  6月27日6時左右,上海市閔行區蓮花南路“蓮花河畔景苑”一幢在建13層住宅樓,在沒有任何傾斜徵兆(如房屋墻體、附近地面出現較大裂縫)的情况下整體倒塌,聲如地震,樓房底部原本深入地下的數十根管樁被“整齊”地折斷後裸露在外,事件導致一名工人死亡,數十名業主安居夢碎為齏粉。由於類似事故在國內實屬罕見,倒塌樓房的現場照片隨後傳遍互聯網,有網民揶揄地稱此為“世界第九大建築奇迹”。(上海《上海商報》)

  好好的一棟13層大樓,幾秒鐘時間,莫名其妙就突然倒掉了。媒體公眾很快給這棟倒塌大樓起了個形象的名字:“樓脆脆”,來戲謔大樓的質量問題。“倒塌事件”之所以能“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議論,正是因為這與其他的惡性事件一樣,包含有腐敗、官商勾結、弄虛作假、責任心差、誠信缺失等因素的極大想像空間,而且有著更大的直觀性和象徵性。(天津《每日新報》)

  多數接受採訪的業主認為,大樓倒塌肯定是偷工减料的結果,有網友發帖稱,大樓樁柱連鋼筋都看不見,懷疑大樓的地基如同豆腐般脆弱。就事故本身而言,目前社會和公眾最關心的問題大致為:倒塌大樓是否存在嚴重建築質量問題;該小區是否距離河道太近;為何工地施工已對附近防汛墻造成嚴重損害,却沒有被及時發現和阻止;如果這幢大樓存在地質隱患,何以還能公開發售;該小區其他建築是否也會存在質量安全問題,周邊住宅會不會受到大樓倒塌的影響;該小區在審批、開發過程中是否存在違規問題,等等。需要强調的是,無論出于什麼原因,開發商都對塌樓難辭其咎。(北京《北京晚報》)

  建造一棟高層建築,從規劃到勘探、設計、施工等,都應該有嚴格的標準和監管。不管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需考問身為監管者的相關人等是否盡職盡責。而如此重大的建築事故發生在一幢每平方米售價1.8萬元人民幣的住宅樓身上,發生在“中國第一都市”上海,更發人深省。事發後,上海市政府急令普查全市在建高層樓宇質量的亡羊補牢之舉,在一定程度上釋放了官方在監管上底氣不足的間接信號。(美國《僑報》)


2、北邊堆土南邊挖坑 “壓力差塌樓說”難以服眾

  7月3日,上海一幢在建的13層樓房倒塌事故調查結果,在萬眾期待中終于公布。專家結論將“壓力差”鎖定為肇事元凶,認為“大樓兩側的壓力差使土體産生水平位移,過大的水平力超過了樁基的抗側能力,原結構設計符合要求。”換言之,上海在建樓房倒塌事件純屬天灾地禍,跟人是一點關係也沒有的。(遼寧《遼沈晚報》)

  自上海“在建樓房倒塌事件”調查結果公布後,“壓力差”一詞迅速走紅網絡。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現代建築設計集團總工程師江歡成為組長的14人專家組,且14位專家的專業涉及勘察、設計、地質、水利、結構等各個方面,不僅有上海的,還有來自北京和部屬機關的。然而,如此陣容的專家組得出的倒樓結論還是遭致一片質疑。(北京北青網)

  由於這個調查結果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一時之間,民眾嘩然:究竟“壓力差”是何方神聖,能輕易讓一幢13層的在建樓房攔“脚”切斷?網民們對此的評論基本呈現一邊倒,認為調查結論過于表面,回避了塌樓的深層原因,顯然專家在替政府隱瞞真相,沒說真話。有網民說,北邊是10米高的堆土,南邊是4.6米的土坑,就足以顛覆一幢據說從規劃、勘察、設計到招投標、工程監理等全部合格的高樓,這種新發現的“壓力差”,其神奇力量和巨大效應,將會徹底淘汰當今世界上廣泛運用的舊建築物爆破式拆除。這一刻,專家的權威在民意面前,比倒掉的大樓還要脆弱。(廣東《新快報》)

  而在一些建築結構方面的專業論壇中,很多專業網友質疑,事故原因就是幾句話,沒有公布各方面的具體數據,比如大樓兩側實際的壓力差具體是多少,土體水平位移的産生的力又有多大,樓房樁基的實際抗側能力和合理的抗側能力又分別是多少,專家組應該有拿出詳實的數據來說服公眾。(上海新民網)


3、“壓力差”成了遮羞布 掩蓋塌樓事故人為責任

  塌樓事件之初,專家組介入勘察後,很快給出了一份初步意見報告:導致樓盤倒覆的主要因素是施工不當。對於《上海青年報》記者提出的“防汛墻開裂或是河畔地質特殊等情况是不是事故的誘發因素”問題,專家的回答也很乾脆:“這些客觀原因都不是事故的根本原因,一個有常識的施工單位是不應該犯這樣的錯誤的。”然而,隨著勘察活動的繼續,事件的走向逐漸詭秘,對於設計、施工的質疑聲越來越小,以至於最後“壓力差”成為倒樓的罪魁禍首。這一“水平壓力差造成塌樓”的責任定性,幾乎回絕了質量問題,把開發商、監理方和政府監管部門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湖南湘潭在線網)

  專家組用6天時間就得出了塌樓事件結論,效率之高實在令人驚愕。這個調查結果就等於告訴大家,雖然6號樓倒塌了,但是質量沒有問題,倒塌的原因是外力所致,這個調查結果也就間接地證明了“蓮花河畔景苑”其它沒有倒下的10棟樓也沒有質量問題,可以放心地住。(北京中國網)

  顯然,這樣的處理程序和結果,合乎各方心願。對政府來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儘快息事寧人就夠了。借專家組之手,找到替罪羊,開發商更是樂翻了天。而監理、規劃、施工許可等一條線上的螞蚱們也是大松一口氣。在這個事故頻發的年代,許多事故調查一般就是基於利益鏈尋找替罪羊的過程。專家組的意見早就脫離了專業、技術和科學,成了利益博弈的依附,責任開脫的遮羞布。(陝西《華商報》)

  先前人們所質疑的一些問題:開發商的資質是否過期,政府人員的參股問題,“蓮花河畔景苑”規劃原來只有6層和11層的樓房,後來誰讓它們全變成了13層房子?梅都公司是否以邀請招標的方式超低價獲得了梅隴鎮26號地塊?等等,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認真核查,即使是就事論事,查處了倒樓事件的肇事人,也只是治標不治本,挖不出事件的深層次原因和更有來頭的相關責任人。(重慶華龍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