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早有伏筆 騷亂禍起權貴經濟
◆總統家族把持國家政權 長期矛盾一朝爆發◆
2005年“鬱金香革命”,讓巴基耶夫成為吉爾吉斯斯坦總統。原總統阿卡耶夫被迫流亡他鄉。2009年7月,巴基耶夫以高票“沒有懸念”地再次當選總統。當時,《人民日報》發回的報道說,吉爾吉斯斯坦人民在經歷了2005年的“鬱金香革命”之後已深刻認識到,所謂的革命不會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任何好處,國家只會向混亂與無序進一步滑落。選舉過去還不到一年,吉爾吉斯斯坦為何突然陷入嚴重危機?俄羅斯政府總理普京就吉國的亂局發表看法說:“當初巴基耶夫剛剛執政時,他對阿卡耶夫的家族統治給予了嚴厲批評。然而現在給我的感覺是,巴基耶夫先生重蹈覆轍。”(湖南《瀟湘晨報》)
當地政治觀察家表示,普京的一席話點出了吉爾吉斯斯坦此次政治騷亂的深層次原因。2005年執政以來,巴基耶夫不斷分化打壓其他政治勢力,終於在兩年後坐穩江山。反對派影響力江河日下,巴基耶夫家族勢力則開始迅速擴張。吉反對派政治家指責說,巴基耶夫的弟弟讓內什和兒子馬克西姆暗中分別掌握著吉國的強力部門和經濟命脈。2009年巴基耶夫在總統大選中成功連任後,馬克西姆更是高調登上政治舞台。當地輿論認為,馬克西姆準備接父親巴基耶夫的班。
總統家族勢力越來越大,吉國的經濟形勢卻趨於惡化。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也殃及吉國。吉國原本窮困的社會底層民眾生活更為艱難。巴基耶夫政權於今年初大幅增加水、電、燃氣和供暖等公共服務收費的做法大大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負擔,令社會各界怨聲載道,成了壓垮巴基耶夫統治的最後一根稻草。(香港《文匯報》)
◆分配不公 腐敗蠶食民眾信心◆
吉爾吉斯斯坦之所以擺脫不了尷尬的“騷亂怪圈”,其根本原因是本國的情勢所致,簡單概括為兩點。一個是族群對立下的民主化加速“分裂”;一個是政府喜歡宏觀調控,但實質是權貴經濟。而這兩點“糅合”在一起,構成了底層民眾怒火的來源。(廣東《21世紀經濟報道》)
前蘇聯解體後,吉爾吉斯斯坦實施最激進的私有化方案,大量企業被分配到私人手裡,一些利潤豐厚的國有部門也被廉價私有化,北方人是最大受惠者,他們原先有更多的資本積累,從而有實力購買並易得到股權。在私有化同時,伴隨著無序的民主化,這就形成了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所說的,“無序的民主化會放大市場化造成的民眾和種族仇恨”,街頭政治進入暴虐時代。南方的反對黨,例如庫洛夫為首的阿爾納莫斯黨、巴基耶夫為首的南方“吉爾吉斯斯坦人民運動”,最終巴基耶夫整合各種聯盟力量,並獲得美國幫助,將當時總統阿卡耶夫趕到俄國,獲得權力。
巴基耶夫政權並沒認識到“公平正義比太陽更重要”,只不過是一種勢力掀翻了另一種。巴基耶夫南部勢力沒法更改北方人在私有化上的優勢,於是大力鼓吹“宏觀調控”,建立經濟干預力量,巴基耶夫讓親屬、朋友和盟友進入經濟調控部門,例如他的兒子馬克西姆就是吉爾吉斯斯坦“發改委”的部長。巴基耶夫的算盤是,如果北方人在“私有化”上獲利,那麼南方人應當在“國有化、權力化”上撈錢。毫無疑問,沒有正義和良策“護航”的私有化與國有化,最終都會淪為無恥的“榨取”。(廣東南方報業網)
由於政府在治理經濟方面缺乏手段,以及受金融危機影響,吉爾吉斯斯坦經濟面臨嚴峻形勢。目前,在GDP年增長率僅2.3%的吉爾吉斯斯坦約有三分之一的民眾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社會已呈現嚴重的貧富兩極分化。在此背景下,吉爾吉斯斯坦民眾希望當局能夠降低各種稅費,但近4個月來,吉爾吉斯斯坦的生活費用不降反漲,物價飛升,通脹嚴重,引發民眾極度不滿。
腐敗已經滲透到吉爾吉斯斯坦的各個領域,“辦事花錢,花錢辦事”已成為吉爾吉斯斯坦民眾公認的生存行為規則。歐盟一家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吉爾吉斯斯坦護法機構中55%的公務人員有過受賄行為;在吉爾吉斯斯坦經商的外國商人中有60%的人有過行賄行為。在透明國際2008年180個國家清廉指數排名中,吉爾吉斯斯坦名列第166位。(法國《歐洲時報》)
◆外交政策投機取巧 埋下政府垮台禍根◆
目前,還沒有證據顯示此次騷亂和國外勢力有關,俄羅斯等國更對相關傳聞做出了否認。但是,有分析指出,反對派對政府與西方關係過近存在不滿,也是變局的因素之一。(山東新聞網)
吉爾吉斯斯坦雖然是個僅有516萬人口、面積不到20萬平方公里的小國,但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被一些西方專家稱為美俄中亞大博弈的“活躍中心”。2001年阿富汗戰爭打響後,美軍向吉爾吉斯斯坦租借了瑪納斯空軍基地。英國《泰晤士報》說,這讓吉國成為全球唯一美俄同時駐軍的國家。(北京《環球時報》)
十幾年來,吉爾吉斯斯坦領導人在美俄之間“運籌帷幄”,奉行典型的多邊外交路線,讓兩國在境內都建設了軍事基地,爭取到不少利益,但這種投機取巧、左右逢源的態度也埋下了“禍根”。2009年,巴基耶夫先是宣布將驅逐美駐吉瑪納斯軍事基地,並以此為籌碼心照不宣地從莫斯科獲取大量援助和貸款。但隨後在美國答應大幅提高基地租金後,吉政權當局卻又以變換名稱等方式迂回,最終保留了美駐吉軍事基地。吉美關係此後甚至進一步升溫。有觀察家認為,正是此類外交手腕為巴基耶夫政權埋下了禍根。這些外來力量不僅影響了吉爾吉斯斯坦國內政治勢力,也從某種程度上干擾了民眾的視聽和判斷。(上海《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