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丁仁方:兩岸議題在台灣大選的辯證空間
http://www.CRNTT.com   2023-07-03 01:02:44


丁仁方
  中評社台南7月3日電(作者 丁仁方)從歷史發展的軌跡來看,兩岸議題一直是台灣“總統”大選的主導議題,在地方選舉則影響很小,2014年是個例外。在每次“總統”大選期間,主要政黨多會各自設定兩岸議題的論述語式,彼此間呈現一種辯證的動態關連。

  兩岸議題原本是國民黨在“總統”大選爭取選票極大化的優勢議題,從2016年以後連續兩次大選,兩岸議題反而變成國民黨的劣勢議題,一路挨打難以招架。這種困局的形成箇中緣由複雜,但顯然已經造成國民黨高層論述兩岸關係時,偶爾左支右絀不知所從,尤其是如何表述定位最關鍵的“九二共識”?從江啟臣企圖把“九二共識”虛化成歷史描述,到朱立倫曾經把“九二共識”形容為“沒有共識的共識”,再到侯友宜始終未公開表態“九二共識”,都反映出國民黨高層面對兩岸議題的心理糾結。

  從目前台灣大選三黨的候選人對兩岸議題的語式邏輯來看,各自有各自的辯證主軸,雖然你來我往互有交鋒,但論證基礎卻不完全一致,呈現一種多元多頭的辯證空間。國民黨的侯友宜對兩岸議題設定的辯證主軸是“和平與戰爭”的選擇,其他主張如反“台獨”、反“一國兩制”,要“主權”、要民主等都是相關附屬論證。在這個辯證主軸形成的對立選項,就是投給侯友宜可以確保兩岸和平,連帶也確保“主權”與民主,投給民進黨的賴清德則可能帶來戰爭的風險,也難以確保其他。

  賴清德對兩岸議題所設定的辯證主軸則是強調“民主與專制”的選擇,他也強調“主權”、和平、民主等,針對可能會出現兩岸的戰爭風險,賴的訴求是和平不能以犧牲“主權”為代價。在這個辯證主軸所形成的對立選項,就是投給賴清德可以確保民主,至於戰爭的風險則是堅持“主權”的代價,投給侯友宜則是支持專制政權,跟過去民進黨的“抗中保台”訴求相比,這等於是2.0版的“抗中保台”主張。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