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兩岸經濟融合進程中,投資發揮關鍵作用。 |
|
圖:具體模型 |
中評社╱題:台商投資對兩岸經濟融合影響的實證分析 作者:盛九元(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博士生導師;楊愛愛(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博士生
【摘要】台灣對大陸直接投資總量的增加,可加快促進兩岸經濟融合發展進程,促進兩岸經濟交流更加密切。ECFA的簽訂使兩岸的貿易品進口關稅及非關稅壁壘不斷下降或消除,有效降低了貿易成本,為兩岸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制度性環境,從而帶動兩岸經濟合作的深化。台商直接投資所產生的產業關聯效應和規模經濟效應都可以顯著促進兩岸經濟融合度的提升。
當前,世界經濟運行整體呈現逐漸放緩甚至衰退趨勢。世紀疫情衝擊導致全球經濟放緩,俄烏衝突則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極大的不穩定性。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以及中美博弈加劇,地緣摩擦持續升級,致使新形勢下兩岸經貿關係發展遭遇重大衝擊與挑戰。在嚴峻複雜的情勢下,大陸始終堅持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2014年3月,“經濟融合”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①;2016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②的概念,2019年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提出了“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的對台政策重要論述③,自此,兩岸融合發展成為學術研究熱點之一。隨著兩岸貿易和投資進入新階段,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程度如何?投資尤其是台商直接投資對兩岸經濟融合發展有什麼影響?本文將嘗試定量測度兩岸經濟融合度,并實證考察台商直接投資大陸對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的影響,以期對上述問題做出較為準確的闡述及解釋。
一、模型構建
長期以來,由於台灣當局的不合理限制,兩岸投資處於單向及不均衡態勢,基於此,在本文的實證研究中,衹考慮台灣對大陸投資,進而探討其對兩岸經濟融合產生的影響。計量模型構建如下:
其中,INT為兩岸經濟融合度,TDI是台商對大陸直接投資額,是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controls是本文選取的控制變量,包含諸如經濟規模、對外開放程度、兩岸貿易制度安排、政治因素等,εt是隨機誤差項。
此外,為深入探究TDI對兩岸經濟融合度的間接影響機制,我們在模型(1)的基礎上構建中介效應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具體模型如下:
其中,Zt為本文的中介變量,包括產業關聯效應(GVCt)和規模經濟效應(ESt)。
[圖:具體模型]
二、變量解釋及數據來源
1.兩岸經濟融合度。根據前文的計算方法,選擇貿易、投資、人口流動、宏觀經濟聯動性、經濟發展差異性五個指標,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測度兩岸經濟融合度。數據來源詳見表1。
2.台商直接投資(TDI)。本文選取台灣“投審會”公布的核准對中國大陸投資統計數據為本文的核心解釋變量,并取對數處理。考慮數據的可獲得性,選取時間為1995-2018年。
3.經濟規模(TGDP和MGDP)。考慮到兩岸經濟規模會對兩岸經濟融合發展產生影響,本文選取兩岸生產總值取對數處理表示兩岸經濟規模,數據來源於歷年《中國統計年鑒》,時間為1995-2018年。
4.對外開放程度(TOPEN和MOPEN)。考慮到兩岸經濟開放程度會對兩岸經濟融合產生重要影響,本文分別選取兩岸貨物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表示兩岸開放程度,數據來源於UNCTADstat,時間為1995-2018年。
5.ECFA的簽訂,反映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化水平的提升,因而有助於促進兩岸經濟融合度。在此以虛擬變量的形式納入模型,因而設定ECFA簽署前的值為0,完成簽署到2018年的數值為1,以反映ECFA簽署對兩岸經濟融合的促進作用。
6.經濟發展水平差距(GDPPD)。采用兩岸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差值表示兩岸經濟收入水平的差距,兩岸人均GDP差距越小,越能促進兩岸經濟融合度的提升。參考Thorpe和Zhang(2005)的做法,GDPPD的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GDPP表示人均GDP。數據來源於國家統計局,時間為1995-201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