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中國只能生產大飛機零部件,圖為上海剛出廠的波音737尾翼。 |
●第二幕:與麥道合作無疾而終
王柏學說,運-10停產後,走國際合作路線生產大飛機,成為當時航空工業許多業內人士的共識,他們在對中國自身技術水平、能力、競爭情況研究後發現,僅靠自己在市場上搞出有競爭力的飛機難度非常大,因此選擇與國外航空公司合作研發生產。
此後,中國利用與美國麥道公司的合作,裝配了35架麥道82飛機,並通過與麥道公司的談判,與麥道合作並生產出了2架麥道90型飛機,原本是想借此增強中國大型飛機的生產和製造能力,批量生產麥道90型飛機,然而好景不長,麥道公司遭遇兼併,並在本國停產。
此後,中國開始調整戰略,由發展大型客機改為研製中小型飛機。
運-10的停產也給今天中國發展大飛機積累了經驗。王柏學說,這次中國進行新的大型客機的研發,國家也明確表示,要借助國外的資源,而非國內在各方面同步發展。不過經驗告訴我們,儘管合作必不可少,但一定要堅持自主設計,掌握主動權,才能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否則項目開發就會受制于對方,麥道90的開發就是前車之鑒。
●第三幕:自主研發重新啟動
運-10停產後,國內航空界有許多人一直希望中國能夠自主研發大型客機,而和運-10研發的時期相比,現在國內的環境已發生了很大變化。
王柏學表示,發展大型客機必須具備3個條件,首先是要有國內市場需求;從國際上看,大型客機需求量大的國家一般大型客機都發展得比較好;其次,此項目對技術要求非常高,要具備一定的技術水平;另外,研製大型飛機投資非常大。有關數據顯示,空客380項目的發展,投入的資金超過120億美元,波音787項目的研發,投入資金超過70億美元,不過,無論是空客還是波音,想單純依靠企業自己的能力負擔如此大的資金都很困難,需要國家大力支持。統計顯示,僅1992年以來,美國對波音公司和歐洲對空中客車的支持都超過200億美元。
“中國近年來每年需要進口上百架大型客機,2006年,中國至少從波音公司購買了150架737,60架787,從空客公司購買了300架空客A320,儘管這些訂單涵蓋了幾年的需求,但也表明,中國平均每年的飛機需求量將超過100架。
今後,中國每年對於飛機的需求量仍然會增加,目前,全球大型民用飛機共15000架,未來20年內的需求量約為24000架,價值約25000億美元,中國目前有786架大型民用飛機,未來20年內還需要補充2400架,需求占世界的10%,是除美國以外世界上的第二大市場。
王柏學研究員認為,中國到現在才發展大型客機的原因,首先是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航空市場發展迅猛、對飛機需求量增大。“不過,最關鍵的原因還在於,航空產業是許多高科技的集成產品,比如材料、電子、動力等,它把工業上最先進的技術都集成在一起,發展大飛機項目可以帶動國家整體發展,國家也希望通過這個項目來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