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感動歷史中國軍人:用脚步踏出人民生命通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03 11:24:21  


解放軍空降部隊徒步向灾區運送救命糧。
  瞬間,那些鮮活的生命,成了遠逝的靈魂;瞬間,那些羌笛青柳、風情碉樓、禹王故里、熊猫之鄉……將最後的一笑鑄成絕版的美麗…… 

  5月12日14時28分,由一個簡單數字組合構成的曆史,烙印般深深地留在共和國的土地上。 

  一位灾區群衆向記者描述:摔了一跤,爬起來家就沒了,城就不見了。可是,還有許多人再也沒爬起來……山崩當面、流血盈前、斷腸血泪,生離死別。家園在無助地顫抖,生命在傳遞著悲壯。 


  然而,這不是結局,更不是毀滅。曆史的聚光燈,映照出13萬大軍臨危受命、浩氣當歌的雕像。 

  每一個軍人突擊的脚步、激揚的聲音和滾燙的血汗,都化作這拯救生命曆史壯歌中的音符…… 

  脚步。一個人的脚步,千萬人的脚步,踏出承載人民希望的生命通道 

  山脉狹路相逢,房屋恣意碰撞,廢墟、孤島、裂斷……在這些觸目驚心的詞匯背後,是震中幾十萬群衆生死不明的危情。 

  灾情就是命令,13萬大軍迅即行動,挺進、前進、突擊,一切行動只有一個主題詞——用最快的速度,拯救生命、救助人民! 

  軍人的脚步,維系著無數百姓人家的重托和生命的希望。 

  通向汶川縣城的第一行脚印,是武警某師參謀長王毅踩出來的——5月12日16時30分,他率670名官兵向汶川進發。13日淩晨時分,車隊受阻于距汶川縣城還有90公里的塌方區。 

  “弃車!步行!”來不及請示,王毅毅然作出决定,率200名官兵組成先遣隊,徒步沿山道向汶川挺進。 

  餘震掀下的山石在暗夜里滾落,山體滑塌形成的淤泥潭沒過膝蓋。王毅把部隊分開,5人一組、10人一隊。一組快速通過,另一組警戒觀察,交替行進;一條長約3公里的山間小道垮得只剩10多厘米寬。王毅帶部隊,摳著石縫,蹬著樹根,匍匐著爬過這3公里沒有路的路。13日23時15分,王毅和先遣隊終于踏上汶川縣城的廢墟。 

  迅速了解震中情况後,王毅用海事衛星電話報告了汶川震情,爲黨中央、國務院對震中情况作出准確判斷,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軍人的脚步,往往要承載艱難和痛苦,却無愧于養育他們的土地。 

  這片土地上布滿了綿陽市游仙區人武部羌族部長鄭强的脚印,因爲這里是他的家鄉——鄭强夫妻兩人都是在北川土生土長的羌族幹部,雙方有36位親人住在北川。大地震一發生,鄭强就帶領民兵沖向距市區十幾公里的仙海湖。經過20多個小時的攻堅戰,解除垮塌的威脅後,又火速轉戰北川。 

  一進縣城,鄭强驚呆了:美麗的家鄉已經面目全非,廢墟中不時傳出呼救聲。踏上家鄉的土地,却沒顧上救自己的親人。在搶救生命的“黃金時間”里,鄭强帶領民兵救出許許多多群衆,而他在北川的36名親人中,還有多半沒有任何消息。 

  軍人的脚步,在常人無法履迹的地方,也能踏出暢通的路來。 

  寶成鐵路保衛戰打響後,蘭州軍區某紅軍師副師長李春紅的脚步根本沒有時間踏在路上,而是在火海中、急流間。5月12日的大地震,造成寶成鐵路109隧道嚴重塌方,一列裝運油料的貨車在隧道內出軌起火;與此同時,塌方堵塞著嘉陵江河道,水流開始聚集、上漲,寶成鐵路危在旦夕。 

  水火無情,軍人有責。5月13日淩晨,蘭州軍區某集團軍防化營沖入燃燒著的隧道。爲了先將火滅掉,部隊决定先用沙袋堵住隧道口。盡管戴著防毒面具,但混合著油氣、濃烟的有毒氣體,仍一次次把官兵熏暈掀倒。5個小時,他們在火海中壘了2萬個沙袋,控制住了火勢。 

  戰罷火海,又戰水患。爲在水位暴漲的嘉陵江中疏通水道,李春紅第一個走進淤塞的江中鑿石爆破。他既擔負指揮任務,又是鑽機手。累得站在水里靠著石頭睡著了,鋼盔掉到水里都不知道。 

  經過12個晝夜的戰鬥,燃燒的大火撲滅了,堵塞的河道炸開了。24日,109隧道勝利搶通,寶成鐵路隨之恢複正常運輸。“水火英雄”提前贏得了西北、西南鐵路大動脉的暢通。 

  軍人的脚步,應當出現在救助人民最關鍵的時刻和地方。 

  成都軍區某炮兵旅汽車營排長、黨員突擊隊隊長牛玉新的脚步始終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從踏入灾區後,他就第一個遞交了當突擊隊員的申請,幷擔任了由7名黨員組成的突擊隊隊長。排除重大險情時,他總是推開爭著上的隊員:“我是隊長,我先上!” 

  5月24日11時許,牛玉新帶著7名士兵黨員分頭在江油市大康鎮舊縣村搜救。當他來到二組村民先宇順家時,看到他家的臨時帳篷搭在危房旁,便動員他家搬到安全地帶。正在這時,突然發生了餘震。牛玉新不由分說背起雙腿殘疾的先宇順就往外跑。剛轉移到安全地帶,又聽到身後傳來小孩急切的哭聲,他便回身飛奔,把小孩抱出來。這時,“轟隆”一聲巨響,剛才逗留的地方被磚塊瓦礫和斷梁掩埋。 

  這時,右側的危墻突然垮塌,正在集中精力搜救的上等兵馮志偉一下愣住了,牛玉新猛地上前,一把將他推到安全地帶,自己才趕緊避讓。倒塌的危墻雖沒砸中他,但被砸中的一根斷棍彈起,刺穿他的左下頜,造成面部下頜骨折…… 

  前後不到1分鐘,牛玉新就先後3次舍身救人,自己却倒在血泊中。經過第四軍醫大學赴灾區醫療隊專家的緊急手術,牛玉新脫離了生命危險。 

  軍人的脚步,無論在何時何地,必然始終站在第一綫。 

  濟南軍區某部幹部楊軍的脚步,本來是准備幸福地邁向洞房花燭夜的。地震前數日,他回到北川縣禹里羌族鄉水秀村,准備5月13日舉行婚禮。5月12日,楊軍和未婚妻正在新房收拾婚嫁物品,甜蜜地討論著婚禮的程序。突然,山搖地動。就在楊軍一把將未婚妻拽出門外的瞬間,新房轟然倒塌。 

  “趕緊救人!”死里逃生的楊軍幷沒有驚慌失措,他馬上開始組織村民尋找被掩埋在廢墟里的人,幷很快帶領村民們救出了43名群衆。 

  軍人的脚步,當祖國需要時,就能邁向任何需要的地方。 

  空降兵某部15名勇士的脚步是從天而降的——空降兵跳傘訓練通常在數百米高度進行,要在5000米左右高度實施傘降,世界軍事航空史上少有。5月14日,震中地帶四川茂縣上空4999米的高度,空降兵研究所所長李振波第一個跳出機艙。他操作自己研制的靈活抗風的武裝翼傘,帶領14名空降勇士迅速飛向震中預定地域。半小時後,驚險空降者踏上了救灾最緊迫的一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