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院士:三峽南水北調工程影響生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2-17 11:10:23


 
  具體來說,長江上游有很多魚類都適宜在急流環境中生活,這些魚類在不深的河灘裡以吃底栖生物為食。大壩建成後,流速變緩,河水變深,光照不足、泥沙沉積致使大量底栖生物不能生長,也就不能為魚類提供足夠的食物,對長江上游120多種特有魚類的生存產生極大影響。

  如果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等河流在修建水電站的時候少建兩個大壩,在不建壩江段的河流及其支流一起設立保護區,就可以保護很多魚類、很多物種。

  但是,這種設想現在來看更困難了,都在搶地盤。例如,金沙江中游在建的金沙、銀江水電站,並沒有列入長江流域水電規劃,是攀枝花地方政府在建設,這是不對的。這兩個非規劃水電站的修建,很可能使圓口銅魚最後一塊栖息繁殖地消失殆盡。

  三峽大壩建成以後,水庫回水區達600多公里,一直上溯到重慶上面的小南海,像圓口銅魚、岩原鯉這些很難在靜水裡生存的特有魚類的生存,就受到了嚴峻挑戰。

  隨著氣候變化,水量是減少的,冰川萎縮、凍土退化、凍土儲水能力降低;同時,修建大壩後,水庫水面面積增大,蒸發量明顯增加。比如溪洛渡、向家壩建成後,當地河流徑流量減少了3%。

  三峽宜昌水文站數據顯示,近年平均徑流量和三峽水電站建成前相比,減少了500多億立方米的水量。長江徑流量的減少會導致鄱陽湖、洞庭湖枯水期提前,枯水期水位更低,當地的航運、灌溉都會遇到問題。

  南水北調連鎖反應

  《瞭望東方周刊》:長江水利開發並非從三峽開始,過去的工程影響如何?

  曹文宣: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論證葛洲壩影響的時候,主要是對中華鱘的阻隔。

  而三峽大壩的建成,對長江生態系統的影響體現在多方面。從三峽大壩洩水閘下洩的家魚苗95%是死魚。

  泥沙方面,現在超過70%的泥沙沉積在三峽庫區,下來的是清水。清水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因為泥沙可以吸附很多污染物,沒有泥沙就無法吸附污染物了,河流污染就加重了。

  再者,由於清水的衝刷,荊江河段河床衝深,造成長江水位下降。城陵磯水位降到23米的時候,洞庭湖的水就都排光了,湖泊提前進入枯水期。

  另外,沿岸碼頭也要重新修建。對於水域生態來說,很多江心洲被衝刷減小了。長江入海口的崇明島、長興島受清水衝刷的影響,岸線也不斷退縮。還有,對長江堤壩的衝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