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0日電/據大公報消息,柔和的燈光,溫馨的布局,專業的PPT,侃侃而談的分享者,隨時拋出問題的聽眾……近日,一種名為“學術酒吧”的活動在廣州、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興起,吸引許多有分享欲的專業人士和有求知欲的青年參與其中。他們在輕鬆平等的對話環境中,熱烈討論,彼此交流。在當下這個“知識型社會”,分享者期待在思維碰撞中迸發新的靈感,聽眾欣然接受知識的洗禮,酒吧和學術“不期而遇”,一種文化休閑消費新方式便這樣成為了潮流。/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廣州報導
廣州青年阿達開了一家可以舉辦小型活動的“克萊恩homebar(家庭酒吧)”。如何與一眾homebar形成錯位,打造獨特的服務賣點,是阿達一直思考的問題。隨著“學術酒吧”走紅,阿達也想在酒吧裡為學者和求知者搭建一個交流平台。於是他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篇題為“這也許是廣州唯一的學術酒吧”的帖子,成功“蹭”到了這波流量。
“第一場活動,是中國科學院一名地球科學博士做的‘地球是如何形成’科普分享。”阿達說,對方是看到帖子後主動上門洽談。事實上,阿達的學術酒吧開辦至今,超過80%的分享者都是主動聯繫,“‘學術酒吧’的功能定位與許多高校老師和碩博研究生的科研需求相契合,也切中了他們對所熟知並熱愛的話題的分享欲。”
傳播科普知識 參與無需高門檻
策劃第一場活動時,阿達在瞭解主題後提出了“輕學術”的要求。他清楚,與高度專業性的學術論壇相比,前來參與學術酒吧的聽眾“可能更偏向於獲取一些科普性知識”,因此輕鬆有趣的分享非常重要。這也是廣州學術酒吧的特別之處。和內地其他城市“陽春白雪”式的學術酒吧相比,廣州的學術酒吧更具普適性。主理人不會要求分享者在權威期刊發表過論文,只需對所研究內容有足夠的熱愛和深入的瞭解。
此前,阿達的homebar舉辦過一場主題為“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人的理性能否應對必然發生的命運”的學術分享活動,分享人來自廣州某高校哲學專業。分享會上,20多名通過預約搶到參與名額的聽眾盤腿而坐,在鬆弛的氛圍中討論理性、先知、命運等話題。阿達認為,這就是學術酒吧的魅力所在。置身學術“象牙塔”的學者可以更多地接觸社會,普通人也有機會跳出信息繭房,拓寬自己的知識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