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周陽山:馬英九執政的困境與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28 12:16:36  


周陽山:光光是“好人”卻不足以成事;在“好人”之外,還要有堅定的“治國理念”、清晰的“中心思想”、以及循序漸進的“做事方法”和整齊能幹的“執政團隊”。
  中評社香港5月28日電/臺灣前新黨“立法委員”、金門技術學院教授周陽山在即將出版的6月號《中國評論》撰文,談馬英九執政的困境與挑戰。 

  文章認為,馬英九是確實一位誠懇而有為有守的政治人物,他的道德操守和執政企圖應無可懷疑,他在就職演說中的諸多承諾也會全力以赴,力求實現。但從他的演說中,卻發現缺乏執政的基本中心思想,也沒有掌握到“治國”的主軸理念,而且前後矛盾,多所捍格,如果真要全盤實現,恐怕必將顧此失彼、左支右絀,結果卻是一片紊亂,治絲益棼。

  文章舉例證之:

  ——馬先生強調“不統、不獨、不武”,也強調遵憲和行憲的決心。但他卻不知道,“中華民國憲法”本身就是一部“一中”的憲法,也是“堅持國土統一”的憲法,如果真要遵憲和行憲的話,根本不存在“不統”的空間。在主權問題上,一個堅持遵憲與行憲的領導人,是不可能在統、獨之間遊走,或模糊以對的。

  ——他誤以為胡錦濤的十六字箴言──“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和他所提出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是同一回事,但胡先生的提法是以“建立互信”為前提,換言之,是以“一個中國”作為共識建立之基礎,再求同存異。而馬先生的提法卻是立足於現實主義,不追究造成兩岸共識紛歧的原因,卻只追求“不統、不獨、不武”。

  ——他在演說中指出“四百多年來,台灣這塊土地一直慷慨的接納著先來後到的移民”,他卻完全忘記了,台灣原住民在這塊土地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這絕非閩南移民的“四百年”(或客家移民的“三百年”)所可比擬。

  ——馬先生說“孫中山先生的民主憲政理念,當年在中國大陸沒有能夠實現,但今天在台灣終於生根、開花、結果”。這種昧於現實,自吹自擂的講法,究竟是行憲、遵憲,還是毀憲、誤憲?

  ——目前台灣地區的二氧化碳排放率,高居世界第一,嚴重違背了“京都議定書”的標準。馬先生卻作出種種承諾,不知道馬先生是否先徵詢過相關官員與專家專的專業意見,如果在他未來的任期中無法兌現承諾,該由誰負責呢?

  ——經過了近二十年“深綠”意識型態浸染的教育改革後,台灣的學校教育目前已出現嚴重的逆退現象,然而馬先生卻在堅持任命“綠色”背景的教育部長之餘,聲稱“我們還要用心培育下一代,同時要排除各種意識形態對教育的不當干擾。”這恐怕是通篇演說辭中最接近“空口說白話”的“作文辭令”。

  文章最後指出,光光是“好人”卻不足以成事;在“好人”之外,還要有堅定的“治國理念”、清晰的“中心思想”、以及循序漸進的“做事方法”和整齊能幹的“執政團隊”。只想“藍綠通吃”、“統獨兼顧”、“左右兼具”,卻是不切實際的遐想。這也正是馬英九“好為兼人”的困境所在!


    相關專題: 中評社專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