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在東南亞“過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24 00:09:54  


  中評社香港1月24日電/新華社文章:春節是中國一系列傳統節日中最為隆重的民族佳節。中國人過年的傳統已延續了幾千年。無論是在神州大地,還是在異域它鄉,男女老少都滿懷著喜氣歡樂的節點,把“過年”作為輕鬆的團圓休整期,也是充滿希望的充電期。臨近龍年春節,筆者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深感到這兩個華人甚多的國家特別是“牛車水”等唐人街的街面、商鋪、飯店彌漫著濃郁的節日氣氛,懸掛紅燈籠、春聯、舞龍耍獅,金桔等裝飾品以及年糕、瓜子、花生、蜜餞等年貨的“中國元素”隨處可見。外國人經營的飯店也張貼出的紅色“恭禧發財”中國字樣。……春節作為中華文化的鮮明符號和獨特魅力,深深地感染了外國人。在世界範圍內,這個喜慶的節日,已從“少數民族節日”成為國際時尚節慶。人們歡度春節,洋溢著濃郁的中華之情,在海內外培育民族認同感,增強國內構建共享和諧社會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同時,也向世界展示我國這一豐富的文化遺產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

  我們曾先後在東南亞、南太平洋和南部非洲工作和生活,在國外度過十多個春節,其中印象最深的要數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同使館同志、僑胞和華人朋友們五次在一起歡度新春佳節的情景。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筆者曾在馬尼拉連續四年過春節。那時候,過年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大同小異。我國四十多位外交人員及其家屬除夕都聚到大使館這個“家”, 圍坐在大廳圓桌上吃豐盛的團圓飯,興致勃勃地觀看國內中央電視台迎新春晚會直播節目。當大年初一新年的鐘聲敲響時,大家的歡呼聲、鼓掌聲不約而同響起來。使館自編自演的節目隨即開始,大家既當演員又當觀眾,玩起“踩氣球”、“搶椅子”等遊戲,有說有笑守歲至天明才分手。

  菲律賓這個“千島之國”以天主教為國教,9200多萬人口中84% 是天主教徒,因而人們對過一年一度的聖誕節格外重視,節慶延續近一個月。聖誕節夜晚(教徒稱為“平安夜”),馬尼拉街頭燈火輝煌,人們走上街頭或去親友家互贈茉莉花,徹夜到教堂做彌撒、吟聖歌。生活在這個國度的僑胞和華人(約占全人口的3% ),也“入鄉隨俗”。他們關店歇業,走親串友,或避開喧鬧的都市外出旅遊。待到了春節卻是另一番景象。儘管政府當時並未宣布春節是“公眾假日”,200多萬僑胞和華人們仍按民族傳統過大年。老少幾代人在除夕夜晚在家“圍爐”飽餐一頓,小孩兒期待著長輩多給紅包 “壓歲錢”。春節期間,菲華聯誼會和晉江同鄉總會、石獅同鄉會、龍同海聯鄉總會以及香港、廈門的校友會等社團分別在會所或大飯店歡聚一堂,共賀新春,祈願安康。有時在表演餘興節目中還穿插抽獎活動。有些僑胞到信願寺、佛光會等寺廟去燒香添油,許願還願。大年初一,座落在大馬尼拉巴西市的包公廟更是香火旺盛,煙霧繚繞。寺主莊垂郎老先生(已故)特地每年從晉江老家請來劇團,在寺廟院內搭台免費為僑胞演出高甲戲和薌劇的劇目,連續演至元宵節。正因為這一安排,包公廟成為馬尼拉市內外老僑胞當時過大年的好去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