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在法華人曲折路:從“奴隸”到“工業大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8-31 07:43:45  


  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波爾多大型葡萄園的收購者、知名法企的雇員、各大名校的學生……在法國,處處可見華人身影,他們正一步步“征服”著法國。然而,為了贏得今日的成就,旅法華人也經歷過一段“屈辱史”。法國《瑪麗安娜》雜誌網站近日載文解讀在法華人從“奴隸”到“工業大戶”背後的故事。文章摘編如下: 

  據法國歐洲時報網編譯報道,在巴黎,華人事業蒸蒸日上,投資額與日俱增。如今,雖然法國各族群關係陷入緊張狀態,但社會對華人移民的評價往往比其他族裔高很多。

  在法華人的名聲很好,生活在巴黎和里昂的中國家庭都是移民融入的典範。他們的孩子大多是好學生,還為地方小學提高了教學水平。“向地上吐痰”恐怕是華人最不文明的行為。

  在法華人或達80萬

  在法國究竟有多少華人呢?法國內政部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法國共有6.1萬名華人。移民專家Richard Beraha在《在法國的中國人》(La Chine àParis)一書中指出,在法華人約為45萬。內政部一名專家稱,2012年華人人數達到80萬人,其中25%是非法移民。

  法國的華人群體是第一個來到歐洲的華人群體。1702年,黃加略來到法國,並與一名法國人結婚,他是首位在法國定居的中國人。1914年,巴黎第一家中餐館開業。在那個時期,法國的華人移民還很單薄。1948年法國爆發革命後,中國不再為僑民頒發簽證,當時來法的中國移民都來自印度支那(越南、老撾、柬埔寨)。他們在巴黎13區定居。1985年後,中國政府打開了“閘門”,第一批華人來到法國。最初,華人選擇移民不僅僅是“自然的”遷移潮所致,國家政策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Pierre Picquart在《中華帝國》(L‘Empire chinois)一書中指出,中國政府認為讓求職者出國極具意義,因此鼓勵他們出國以緩解國內的就業壓力並促進投資,75%的海外華人都是因這點而出國的。

  從“奴隸”到“老板”

  很快,第二個華人移民潮出現了。他們來自浙江省溫州,與其他移民沒有任何相似點。為了來到法國,一名溫州人需付給“蛇頭”1萬至1.2萬歐元。相應地,“蛇頭”會為他提供偽造的證件,帶他來法國,並迎接他,甚至還會為他在工廠里謀個職位。隨後,“蛇頭”亮出自己的另一個身份--勞動力販子,移民就此開始了他們的“奴隸”生活:每天工作12個甚至15個小時,賺著微薄的薪水,不能享受社會福利,總是七八個一群擠在單間公寓里。他們收入的大部分用來償還偷渡的欠款,剩餘的錢就攢起來為日後經商做準備。這群溫州人不甘被“奴役”,努力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實現“老板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