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目瞪口呆!男孩高考落榜卻被哈佛錄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5 09:02:37  


 
  “也不是。只不過相對於國內高考來說,他們不只看分數,不絕對以成績論。”馬振翼解釋道。他說,美國的大學錄取,大致看三大塊:一是學習成績;二是學生自己寫的申請信;三是課外活動。成績不僅有SAT,還要看高中4年的平均成績等。學習成績必須達到基本要求,但是,當成績過了錄取門檻後,分數只能起30% 的作用。 

  “你要想進入美國一流大學,光是成績好不行,分數達標的學生太多了。這些大學,到底在找什麼樣的人?答案很簡單:讓人印象深刻、多才多藝和擁有特殊課外活動的學生。你的夢是什麼?你的故事是什麼?這些非常重要。” 

  在一篇寫哈佛大學錄取部(相當於國內高校的招生辦)主任威廉.菲茨西蒙斯的文章裡,描述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小插曲。 

  被人稱為“哈佛良心”的威廉,在哈佛做錄取工作已經超過40年,他親手招進的學生,超過7.3萬名。有一回,他去華盛頓,為那裡的高中生和家長做有關大學申請的演講。 

  講畢,一位媽媽把自己的兒子推到威廉面前。她興奮地說著自己的孩子,多麼積極進取、勤奮好學、成績優異,多麼具有一個真正學者的範兒時,威廉只是聽著,沒有吱聲。 

  等她嘮叨完了,威廉,這位身材魁梧、曾跑過30多次馬拉松的男人,才低下身子,看著面前沉默的小男孩,輕聲地問:“你平時喜歡玩什麼?” 

  “年輕人最大的課題,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歡什麼、要做什麼” 

  可是在國內,那些前來咨詢、想報考美國大學的學生及其家長,好多想法還是中國式的,還沒跳出中國高考模式。 

  馬振翼總結說:“往往,這些學生的英語能力很差,而且,在自由時間裡,除了功課,沒做過什麼有助於錄取的事。但他們的爸媽,卻要求他們入讀常春藤盟校。” 

  即使有課外活動,也很單一,大多是學校組織或安排的,像“模擬聯合國”、軍訓等;要不就是去敬老院做義工,當運動會的志願者,體現不出學生的個性,也看不出參與者的想法和熱情。 

  “我了解了你做的課外活動後,仍不能知道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馬振翼常常無可奈何地對學生說,並教導他們,“年輕人最大的課題,就是找到自己,找到自己喜歡什麼、要做什麼。做自己喜歡的事,加之不懈地努力和堅持,成功離你就不遠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