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目瞪口呆!男孩高考落榜卻被哈佛錄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2-05 09:02:37  


 
  儘管確立了這樣的原則,但對於國內多數學生,馬振翼一時也找不到太好的辦法。“你就是告訴了他們,課外活動很重要,他們也不知道如何做。我們真的不得不牽著他們的手,和他們一起做每一件事。” 

  他反覆提醒學生和他們的父母:你的課外活動,是否體現出你的個性?你做的事情,是否影響或改變了他人和環境?課外活動的參與和表現,會透露出學生的人格特質。正是這些特質,決定了名校作出是否錄取的考量甚至在你學科成績並不突出的情況下,也有可能被錄取。 

  馬振翼強調,大學考察課外活動,實際考察的是學生的能力。能突出你能力的活動,就是好的活動。假如你參加了3種社團,都是普通團員,就不如只參加一個,但是擔任了主席職位,這代表你有組織和領導能力。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也是,要有突出表現為好。美國的高中有各種社團,自己也可以申請組建新的社團,所以,參加了並不說明問題,在裡面起了什麼作用、組織了哪些活動才重要。 

  他還列出了一些美國名校比較看重的項目,例如:體育、社團、夏令營、研究性活動,或者參加實習、做義工、旅遊、參加比賽,甚至還包括興趣和愛好,哪怕是逛街買東西、玩電腦遊戲和聽音樂…… 

  “如果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那我們會通過咨詢和測驗,了解學生的內心。你想要什麼?想幹什麼?夢是什麼?找到他的興趣點,就引導、鼓勵他去嘗試。” 

  但真做起來,並不容易。“我們跟學生溝通時,很多時候得一點點地問,一點點地摳。”馬振翼說,他們會問學生諸如此類的問題:你最高興的兒時記憶是什麼?距離最近一次哭,多久了,為什麼哭呢? 

  他們是去美國上大學的,跟什麼時候哭了、什麼時候笑,有嘛關係呢?許多人不解。 

  “當然有關係了!”馬振翼篤定道,“一所大學要招幾千人,他們要了解你是什麼樣的人,與眾不同的地方,從本質上與別人區別開來。你的喜怒哀樂,能表露你的內心、你的性情。比如說,有個學生講,他最近一次哭是在6歲,為什麼哭,已經記不得了。那麼這個學生,很可能是一個正面、樂觀的人。”這麼做的目的,就像是扒開外皮露出瓤,看清一個人的本質。 

  這招還挺管用。連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父母都不知道的隱私,也讓馬振翼給刨出來了。有回,他問一個學生啥時哭過,回答說是幾個月前。為啥哭?說是朋友背叛了他。怎麼個背叛法?造成什麼傷害?一路追根問底,才發現事情不簡單,這個男孩是同性戀。在後來寫的大學申請信裡,男孩坦陳了一切,反被錄取了。 

  還有一回,馬振翼的辦公室裡來了個“富二代”。“那小子一身的名牌,手裡拿個iPhone 手機。吊兒郎當的樣兒,叫坐不坐,問一句答一句,不問不說話。”問為什麼想去美國念書,想學啥,他說不知道,是他媽叫他去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