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加坡華人家庭的三次融入經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9 08:28:29  


 
  今天的新加坡:需要重新融入的兩地孩子 

  花了幾年時間融入上海的生活,每年都回新加坡過暑假的陳廷興一家人,發現了新加坡人對中國新移民的態度有所轉變。朱文說,雖然孩子是新加坡人,父母也一再強調一家人總有一天會回到新加坡,但是已經在上海環境中成長10年的孩子,難免會被看作是“新移民”,因此當他們在一次回返新加坡的飛行途中,看到報章上一些國人對新移民的看法,不禁感到憂慮。“有些國人看法偏激。我看了報紙就和女兒溝通,或許又要面對重新融入的處境。如果受到排擠,也只有像當年去到上海一樣,要比本地人做得更好,才能夠受到尊敬。”

  陳琦說這次回來,到過一家補習中心做測試,卻在還沒測試之前,受到中心老師對中國教育水平的奚落。她感到憤憤不平,覺得自己付諸了努力和心血,在其中成長並獲益良多的制度受到誤解和輕視。“為什麼看到來自中國的孩子就潑冷水?更何況我也是國民,為什麼遭受這樣的待遇?”

  10年前的感受,今天再次體驗,但是今天,陳琦的心情比當初更忐忑。須要等待本地的統一考試,放棄上海附中學位的選擇讓她坐立不安;中國教育體制下過來的中學生都必須降級一年,以適應本地的英文水平,陳琦對此深感無奈。“我是跟著上海學校一起努力成長的,掉頭回來萬一沒有上海發展的好怎麼辦?上複旦附中我就是高中生了,但回來卻得重新念中三。”陳琦說她看過本地中三中四的課本,除了英文以外,並沒有比上海教的深。

  陳琦的父親陳廷興(51歲)說,他們一家人是典型的外派家庭,曾經一度他被派往日本韓國的時候,把妻小留在新加坡。兩地分隔的經歷讓他感受到一家人在一起的重要性,因此只要能夠做到,他要把孩子帶在身邊。“在遷居的過程中,孩子還沒有自主,感覺受傷害比較大。但是最重要的是家庭在一起共進退。”

  他說父母能夠做的就是不斷和孩子溝通,幫助他們適應這裡的生活。但最後他還是希望,本地政府可以重新考慮中國的教育制度,這個制度下培養出來的優秀學生,是否有必要為了學習英文,讓他們降級去念他們早已熟悉的科目。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