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俄軍事合作由技術合作取代武器買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06 10:26:33  



  技術合作取代武器買賣

  在世界範圍內,軍事演習除了技術交流的作用之外,主要是加强國家關系特別是信任關系的一種狀態。此次在車里雅賓斯克州的切巴爾庫爾演習場等地舉行大規模的“和平使命一2007”聯合軍事演習,有中俄兩國領導人參加,說明雙方都認爲這對國家合作關系具有特別的意義。再聯系到今年3月問胡錦濤訪俄達成的加强友好合作的一系列協定,說明兩國的軍事合作還會發展,幷且能够邁上一個新台階。

  今年3月胡錦濤訪俄時,兩國簽署了包含發展中俄鐵路、銀行、通信等多項內容在內的九項合作文件,據報道稱金額達到了“近幾年來的曆史最高數字”,却沒有提到雙方軍事合作和武器交易的內容。其實中俄過去武器貿易數額巨大,如“蘇霍伊”戰機的出售及技術轉讓金額累計上百億美元,中國官方從不公開報道,俄方高層領導在公開場合也不宣傳,其原因在于雙方都不願張揚此事以刺激美國。不過胡錦濤訪俄簽訂的一系列重要科技合作協定明顯包含著可轉化爲軍事應用的內容,如兩國聯合發射飛船對火星及其衛星“火衛一”進行探測,被雙方新聞界評價爲“中俄兩國航天合作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凡是了解中俄兩國航天業情况的人都明白,雙方這一領域都由戰略火箭部隊管理,發射的衛星、飛船既可軍用也可民用,在未來戰爭中太空爭奪已成爲頭號焦點,這一合作明顯含有軍民兩用目的。何况現代空間技術通用性很强,目前中國財力雄厚而科技能力相對不足,俄方的情况正恰恰相反,雙方合作開發技術正可取長補短。

  除了航天技術外,俄羅斯國防部長也聲稱,不排除中方參與和俄羅斯方面一起研制第五代戰鬥機的可能,只是雙方還有一些在軍事技術知識産權方面的法律細節需要磋商。中國研制航空母艦的工程啓動後,這一投資可觀的項目也引起俄方很大興趣,認爲在艦體制造、艦載機的選擇方面能開展合作。去年末,中俄達成一項購買兩架su一33型艦載戰鬥機進行試驗的協議,看來如中方滿意,俄方就能承攬向中國航空母艦出售艦載機的大額生意。

  中國對本國軍隊的主戰裝備,從來是立足于自己研制和生産,外購數量不可能太大,中國的軍工企業也要向海外開拓市場。這種發展趨勢,决定了中國對俄購買的武器成品肯定會减少,雙方在國際軍貿市場上也難免會産生競爭和利益摩擦。不過雙方從互利、雙贏的角度來思考,仍可以找到合作的路子。例如自90年代軍貿恢複後,中國不再買“米格”戰鬥機而只買“蘇霍伊”戰機,使生意冷淡的米格公司感到氣惱。近年中國同巴基斯坦合資研制的“梟龍”戰鬥機在國際軍貿市場上推出,對M一29的銷路又明顯有不利影響。不過中方爲該機型采購了米格公司的RD一93型發動機(單價260萬美元),多出售一架也可使俄方多有一份利益可圖。盡管印度一再抗議,今年普京還是親自簽署批准書,如約對華出售RD一93型發動機。下一步中俄軍貿改變單純的買賣關系,進入合作研制、生産和共同對外推銷的渠道,軍事合作就能真正進入高級階段。雙方的利益更緊密聯系在一起,也可以使戰略夥伴關系進一步得到加强。

  中俄兩國經曆了曆史上的恩恩怨怨,出于雙方共同的戰略利益又走到一起。不論是聯合軍演還是軍事技術合作,都表明兩國從長遠合作的角度考慮,想進一步加强關系。昔日中國人曾最不放心的北方邊界,如今成了最寬心的地域,這對于改善中國自身的國際地位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來源:《軍事文摘》雜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