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應對立體打擊損傷 中國海軍打造機動裝備保障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1-09 10:51:41  


中國海軍進行艦艇無碼頭保障作業。(資料圖)
  軍艦在戰場上受傷後怎麽辦?新組建的南海艦隊某艦船裝備技術保障大隊就是戰艦的“流動醫院”和“加工廠”。近年來,他們著力提升部隊應急機動裝備保障能力,一艘艘“戰傷”艦船在他們的“醫治”下重返海戰場。 

  艦載電子設備是搶修的關鍵 

  馳騁海疆的一艘艘戰艦要判別它的現代化程度,不是看其有多麽龐大,而是根據艦載電子設備占有的比例。艦載電子設備是未來一體化作戰的“核心裝備”,搶修它是艦船大隊的首要任務。 

  2005年年初,大隊剛組建,正在海上執行巡邏任務的某艇雷達出現故障,上級要求大隊立即進行搶修。 

  大隊所屬電子修理中隊立即組織人馬經水、陸兩路長途奔襲到達該艇。這艘艇是剛下水的新型護衛艇,艦載雷達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搶修人員將雷達打開後,面對錯綜複雜的集成電路板,登時傻了眼。 

  大隊成立之前,此類新型雷達維修大多依托設備廠家完成。雖然搶修人員挑燈夜戰查出故障原因,但因未帶零備件,該艇只好提前結束任務停航返港。 

  回到大隊,電子修理中隊挨了批。大隊吸取教訓,與10多家裝備研究單位、生産廠家建立協作關系,先後選送500多人(次)外出學習,一大批艦載電子專業“專家型”骨幹培養出來。 

 
  隨後,他們又投入了近千萬元增設了艦載跟踪雷達、艦載指火系統、綜合導航儀等7條科技含量較高的艦載電子設備修理綫,搶修裝備的硬件設施迅速跟上。 

  前不久,某水警區護衛艦艦載指揮儀收不到氣象信號,不能及時判斷風向風速,導彈攻擊的精確度受到影響。大隊接到搶修指令後,電子修理中隊迅速派遣搶修組趕赴現場,搶修人員在近似實戰的風口浪尖,用了不到兩個小時就“手到病除”,一度“失聰”的護衛艦再次“耳聰目明”,馳騁海疆。 

  應對空中、水面打擊和水下兵器偷襲 

  2005年盛夏,一次實兵實裝演習激戰正酣。航行在海面上的某導護艇指揮儀突然發生故障,急需備品備件更換。這事擱在陸地,倉庫中拿來換上便是。但從演習現場距離保障岸基,跨越數百海里,技術人員無法上艇實施搶修。不得已,故障艇只好退出“戰鬥”。 

  缺乏戰場搶修條件,許多艦艇“戰鬥”中裝備受損,也只能望海興嘆。 

  “不過,這種局面現在扭轉了。”大隊陳晚華大隊長說。 

  2006年5月,保障大隊夢寐以求的應急機動保障“方艙”配發下來。這套集指揮、航海、電子、武備、電氣等14個“方艙”組成的流動“軍艦醫院”,在未來一體化海戰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沒有資料,自己編寫;沒有人員,自己培訓。《應急保障方艙展開操作手册》迅速被編寫出來。經過反複演練,“方艙”應急保障展開時間由最初的4小時,縮短到後來的27分鐘。 

  他們又針對艦載電子系統幹擾的軟殺傷、空中以及水面武力打擊的硬戰擊、水下兵器偷襲等課題,創新多種保障手段。 

  某新型導彈快艇是近年來研制列裝的“殺手鐧”,針對其打擊能力强、防空能力弱的特點,他們將空襲後的船體切割作爲重點保障內容。 

  某新型驅逐艦對空、對艦打擊能力强,水下防守能力弱,他們利用水下機器人、攝像機等,將水下探視故障診斷作爲重點課題。 

  地方船廠也可參與軍艦修理 

  大隊政委陳疆岳說,艦船裝備種類多技術兼容性廣,僅依靠部隊的裝備保障力量進行保障已不能滿足未來作戰需要,依托地方保障力量,建設軍民一體化保障體系成爲當前必然趨勢。 

  2005年以來,大隊與駐地有關修船廠合作,在修理任務上進行結合,在設備資源上實現共享,形成了新型保障模式。2005年10月,海軍在大隊召開了現場觀摩會,將他們的經驗在全海軍推廣。 

  去年的一次演習前夕,轄區大量艦船需要緊急搶修,大隊修理中隊與駐地某企業化修船廠聯手,讓地方人員參與到部隊修理任務中,共同判斷故障裝備,研究解决方案,縮短器材准備和故障判斷的時間,産生了1+1>2的效果。 

  裝備再生經典戰例 

  ◆“馬島海戰”中,英國海軍裝備維修體系表現出極高的工作效率和修理能力。負責艦船修理的德文修船廠僅用5天時間,就突擊完成了“大西洋運送者”號大型集裝箱船的改裝任務。伴隨英海軍一同開赴馬島海域的兩條修理船,除在航渡過程中對參戰艦船進行改裝修理外,還圓滿完成了數十項應急修理工程。特別是“普利茅斯”艦在戰鬥中被3發導彈重創後,面臨沉沒或撤出戰場的命運,是有力的搶修把它從死亡綫上拉了回來,被“注銷”的戰鬥力就這樣再生了。 

  ◆第四次中東戰爭,阿以雙方戰前投入坦克數量分別爲4500輛和2000輛。阿方由于裝備技術保障跟不上,使近1500輛坦克由于戰損而丟弃。以方則依靠有力的戰場搶修,不僅修複了自己戰損的坦克400餘輛,還修複了阿方遺弃的坦克800餘輛,創造了戰爭史上坦克越打越多的奇迹。 

  ◆我國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就高度重視裝備維修工作。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損失飛機257架,戰傷和事故損失835架。盡管我空軍組建初期修理水平不高,但還是克服諸多困難修複了315架,及時補充了空中力量。(來源:中國青年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