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美專家揣測未來中國空中力量規模、構成及戰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12 13:05:43  


 
  力量倍增器

  中國空軍將各種支援型飛機看成是所謂“力量倍增器”。其從俄羅斯引進的蘇-30戰鬥機即可由伊爾-78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殲-8和殲-10戰鬥機則由轟油-6型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該機是由轟-6改進而來的。桑德斯和科沃姆對于中國預警機的發展非常關心,其在文章中認爲,與一般想象的不同,由于遇到技術瓶頸,因此解放軍目前認爲應該先裝備單純的“預警機”,而不是類似于美國E-2和E-3那樣的“預警及控制飛機”,因爲預警機在當前作戰訓練中所需要的變化和技術難題更少。有報道稱,中國在1996年就與以色列簽署協議,采購A-50I“費爾康”預警及控制飛機。但是在以色列政府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後,這項采購計劃于2000年7月被取消。中國發展第一種國産預警機的努力是采用伊爾-76運輸機作爲平台的“空警-2000”項目;第二個國産預警機計劃是“空警-2”,該項目是以運-8X爲基礎。無論“空警-2”還是“空警-2000”都安裝了中國國産的相控陣雷達,同時采用了與殲-7、殲-8、殲-10、殲轟-7和轟-6相通的數據鏈。解放軍的運輸機部隊主要裝備伊爾-76、安-12和中國自己生産的運-8及運-9。在發展專用運輸機的同時,中國民用航空部門的大量客機也可以在緊要關頭轉爲軍用。

  揣測未來中國空軍實力

  以冷戰“假想敵”思維考慮問題的美國軍方顯然對完成現代化變革的中國空軍是什麽樣子非常感興趣。但在沒有任何堅實依據的情况下,桑德斯和科沃姆只能承認他們無法對未來中國空中力量的最終規模做出判斷,如中國會部署多少軍用飛機?各型飛機的混合比例是多少?結論只能大而無當:“中國軍方領導人將不得不在各種競爭性因素之間平衡空軍的現代化目標。”不過作者還是絞盡腦汁的歸納出了可能會影響中國空軍未來規模和構成的“五大要素”。

  外部安全環境

  1991年的海灣戰爭向中國軍方突出顯示了美國先進軍事能力和作戰理念如何讓一個國家的防禦力量變得孱弱不堪,這也促使中國領導人下定决心建設一支更加“先進”的解放軍。從1993年開始,北京方面就已經感覺到“台獨”正在抬頭,這同樣也推動了解放軍的現代化。“台灣問題很可能將中國空軍帶入與美國空軍直接對峙的局面”,這種可能最後變成了現實——在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美國派遣兩個航母戰鬥群開赴台灣海峽。可以說當前中國空軍力量建設的所有重要項目,其出台動因都以“台獨”問題爲主。“台獨”的危險導致解放軍不得不降低戰略空中力量(如加油機和戰略轟炸機)的重要性,通過購買和聯合生産俄羅斯多用途戰鬥機以圖增强近期戰鬥力。

  對國際安全環境的綜合評估將會繼續影響中國國防預算以及軍事建設可利用資源的分配。來自美國等强大空中力量的威脅使解放軍不得不考慮一些未來戰爭中的現實性問題。海灣戰爭與科索沃戰爭讓解放軍認識到現有國土防空系統的危機,其無疑會在未來更加重視空軍基地和沿陸地邊境和海岸綫上防空設施的安全與有效性,從資源分配的角度看這將使中國建立遠程進攻型空軍的步伐被拖延,其最可能的表現就是遠程轟炸機和加油機部隊建設放緩。然而矛盾的是,同樣出于防禦的需要,爲了能够保護本國海上交通綫的安全,中國空軍又必須增强其對東海和南海區域的覆蓋能力,這又意味著强調空中加油、水面飛行訓練、長時間海上巡邏和情報收集,甚至是戰略轟炸。也許這個問題可以靠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之間任務關系的協調來解决,但要協調好又决非易事。

  中國空軍還必須把更大的注意力投入到日本和印度的潜在威脅上。海外基地的缺乏限制了中國戰術航空武器對周邊國家的實際威懾力。雖然空中加油可以延伸戰術飛機的作戰半徑,但這也只是一個有缺陷的替代方案。由于沒有海外基地,解放軍空軍相對于海軍和第二炮兵來說在未來針對某些任務的預算分配上可能會居于劣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