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亞洲隱身空軍時代即將來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12-31 10:19:46  


 
  台軍的隱形戰機夢 

  台灣“國防部副部長”柯承亨去年曾對媒體表示,台灣目前計劃采購的66架F-16C/D戰機其實只是過渡裝備。換言之,台灣最終的軍購目的在于獲得更爲先進的F-35。有島內媒體認爲,一旦與大陸開戰,在空軍跑道極可能遭遇嚴重毀損的情况下,具有垂直/短程起降能力的F-35對台灣空軍來說極具吸引力。美國智庫防務信息中心斯特勞斯軍事改革項目主任、前國會軍費預算分析專家威勒表示,F-35適合于地面攻擊,空戰能力比較弱。即使得到F-35,台灣空軍也不會從中受益太多。其他美國專家也認爲,由于美國不願意“觸怒北京”,幷害怕兩岸統一後先進戰鬥機技術轉移至大陸,台灣最終得到F-35的可能性很低。 

  不過,在這些年戰機采購計劃屢次碰壁的同時,台灣下一代戰機自研計劃也在秘密進行中。據2006年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報道,台灣方面已經在隱形戰機塗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2006年11月27日,“翔升”戰機(IDF改進型,後更名爲“雄鷹”)首次公開試飛之際,一架代號爲“黑狼”的台軍隱形試驗機無意中成爲了外界關注的焦點。其實台軍自1995年起就開始了隱形技術開發,幷將該計劃命名爲“廬山計劃”。但由于“中科院”遲遲拿不出滿意的成果,整個計劃一直裹足不前。鑒此,台軍又于2004年開始了名爲“黑狼”的隱形計劃,由島內主要戰機生産商漢翔公司負責。 

  據參與該計劃的某技術人員向《台海軍情》記者透露,此項計劃的核心部分是一種名爲介電性吸波塗料的開發,目前只有美國和英國掌握了該技術。與世界各國普遍采用的磁性隱形塗料相比,介電性塗料具有重量輕、化學穩定性高、耐熱性强及吸波頻寬較大的優點。近三年時間里,台空軍以位于台中的清泉崗基地爲試驗場,在嚴格保密的條件下,漢翔公司一架編號爲0825的AT-3噴氣教練機作爲隱形試驗平台進行了40多次的試飛。據稱,使用這種塗料塗裝全機後,AT-3自重僅增加140公斤,而被偵測發現距離將由35海里降爲20海里,這意味著在分秒必爭的空戰中台軍戰機被偵測到的時間將延後44秒。台軍聲稱,等到這項技術成熟後,還會將其應用到“雄鷹”戰機以及台軍的其它武器裝備上。

  應對挑戰 

  目前,日本、韓國、印度等國都已經相繼出台了下一代戰機計劃,這些未來戰機方案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隱形。考慮到今年2月進駐沖繩嘉手納基地的F-22,以及台灣獲得隱形戰機的可能,到2015-2020年,中國將面臨被周邊全隱形空中力量包圍的危險。換句話說,亞太隱形空軍時代的來臨將使中國國土防空網面臨嚴重的目標探測障礙,如果這個問題解决不好,其後果在戰爭中將是灾難性的。我們甚至可以說,現在隱形空中力量的價值已經超出了實戰範疇,它正逐步體現出真正的戰略威懾意義。 

  那麽,對于這種現實與潜在的威脅,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從目前國內外的許多報道來看,戰場上面臨被單向透明的一方似乎更願意尋求一種不對稱手段來抗衡隱形優勢。由于傳統雷達依靠發射雷達波,接受物體反饋信號實現對目標的探測。而以F-22、B-2爲代表的新一代戰機采用吸波納米材料、特殊外形設計、波形相幹幹涉等技術實現了隱形。近年,以捷克“維拉”系列爲代表的無源雷達在國際上引起廣泛關注,這種雷達由于是被動接收目標信號,對第一代隱形戰機主要采取的吸收/散射雷達波技術不敏感,因此被認爲是未來反隱形作戰的希望。 

  不過,我們對于無源雷達的反隱形價值仍然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必須清楚的一點是:隱形目標其實從來就沒有真正實現過雷達隱形,上世紀50-60年代大量裝備的米波雷達就可以讓現在最先進的隱形飛機“現形”。現有防空體系面臨的主要挑戰幷不是能否發現目標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提供目標的火控級參數,因爲“看的見”幷不等于“打的著”。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