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國空軍突破戰機不停車狀態下補給技術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1-25 09:38:59  


資料圖:國産殲10戰機已經具備空中加油能力。
  中評社香港1月25日電/朔風如刀。深冬,一場複雜電磁環境下多軍兵種空地聯合對抗演練,在華東某地拉開帷幕。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南京軍區空軍航空兵某師兩架新型戰機在超低氣象條件下編隊起飛,穿雲破霧駛向指定作戰區域,對陌生島嶼、陌生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刀式”遠程精確打擊後,勝利歸來。師長許學强向葛曉飛竪起大拇指:“勝利在空中,保障在地面。順利完成演練任務,機務保障功不可沒。”

  葛曉飛何許人也?白俄羅斯軍事學院航空維修管理碩士研究生,南空航空兵某師裝備部部長。他1995年被確定爲“空軍作戰部隊技術骨幹”;2003年榮獲“空軍航空機務人員金質榮譽獎章”;2004年被評爲“空軍十佳杰出青年”;2005年被確定爲“空軍級專家”。

  近年來,葛曉飛瞄准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積極探索信息化條件下裝備保障新途徑,先後破解20項新機保障難題,填補3項新機保障國內空白,帶領部隊圓滿完成了數十項重大軍事行動保障任務,堪稱新型戰機信息化保障“領軍人”。

  某日,南空航空兵某師6架新型戰機昂首待發,一場實兵對抗演練一觸即發。此時,只見6名機務官兵手持葛曉飛主持開發的“作戰任務加載卡”,分別插入6架參演飛機座艙內的接口。數分鐘後,飛行航路點、攻擊目標等相關數據全部自動加載到飛機上,時間只相當于過去的十分之一。

  信息化條件下的現代戰爭,往往1秒鐘就能决定戰鬥的勝負。葛曉飛運用一系列信息技術,實現了機務作業經驗型維修、粗放式管理向精確化維修、精細化管理的跨越,更加快捷高效。

  中國青年報報道,筆者在保障一綫看到,過去飛機一出現故障就大拆大卸、全面普查的做法已經成爲曆史,登陸裝備系統局域網的“故障分析預測系統”,輸入關鍵詞,相關資料信息立即自動從電腦界面上彈出,很快就能找到排除故障的參考資料;過去機務官兵携帶大量維護規程和工藝卡片進場維護、在操作卡片上層層簽字的現象也不複存在,只需把“電子卡”一刷,就可以從機棚終端電腦上領受任務、查看工作流程、進行電子簽名。

  一直以來,空中作戰和地面保障相互分離,一旦戰機放飛後,機務官兵不能實時掌握戰機的空中性能參數變化,無法對飛行指揮員指揮决策提供參考意見。葛曉飛瞄准這一“瓶頸”難題,協同研究院所大膽變革,利用信息傳輸技術實現了“空地一體”。

  如今,不管戰機飛得多高多遠,空中飛參數據都能實時傳輸到地面,爲新型戰機作戰訓練保障插上了“信息化翅膀”。

  去年年底,該師奉命參加上級組織的實兵演練。戰鬥打響前,機場大霧彌漫,能見度降到了底綫。眼看大霧還有繼續彌漫的趨勢,飛行指揮員撥通葛曉飛的電話,詢問飛機准備情况。葛曉飛胸有成竹地報告:“請指揮員放心,飛機質量絕對沒問題。”飛行指揮員當即定下决心。戰機准時起飛後,機務官兵運用信息化手段爲空中戰機“保駕護航”,戰機准時到達、准確命中目標。

  一次,該師赴西北大漠參加複雜電磁環境下對抗演練。飛行員高景駕駛新機起飛後,突破地面重重封鎖,順利抵達指定空域。突然,“敵”戰機從後側方施展“群狼戰術”,對高景進行包抄圍攻。高景聽到頭盔耳機傳來的語音告警後,立即釋放幹擾。可是,由于新機的告警系統和幹擾系統幷不相互交聯,釋放幹擾必須人工手動操作,不可避免地分散了部分注意力,高景被一架“敵”機鎖定,使出渾身解數才驚險地脫離虎口。

  這件事成了葛曉飛的一塊“心病”:電子幹擾在實戰中至關重要,國外空軍作戰時,寧可少挂兩枚導彈,也要裝挂一副幹擾吊艙。我們再不盡快拓展新機的這一作戰功能,勝算就會因此减少一分。

  葛曉飛帶領電子對抗專業的業務骨幹,克服資料不全、技術薄弱等難題,向這一課題發起攻關,終于完成了新機告警器與電子幹擾吊艙交聯裝置論證。這一技術成果一旦付諸實踐,新機在實戰中就具備了自動釋放幹擾的能力,信息化條件下作戰能力將實現質的突破。經過專家鑒定,這一科研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填補了國內空白。

  這只是葛曉飛向新機保障空白領域邁出的第一步。一次,他在翻閱外軍資料時,發現以色列空軍戰機戰鬥返航後,飛機在地面不停車的狀態下就能實施加油和彈藥裝挂,再次出動准備時間很短,爲戰爭贏得了可貴的戰機。這一發現,令他興奮不已。

  强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驅使葛曉飛向新機熱加油技術發起新一輪的挑戰。在一無經驗可借鑒,二無資料可參考的困難下,他帶領技術骨幹加班加點研究論證。前不久,一套關于新型戰機熱加油技術的理論方案、操作程序和可行性報告新鮮出爐。這項技術的突破,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人民空軍將躋身世界先進空軍的行列。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