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美國吹響太空戰號角 星球大戰不再是個神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7 16:18:59  


 
  太空戰

  根據公開資料,太空戰是指利用天基武器系統,以爭奪制天權爲目的的作戰行動,是以地球的外層空間爲戰場所進行的攻與防的作戰。它既包括作戰雙方天基武器系統之間的格鬥,也包括天基武器系統對地面和空中目標的打擊以及從地面對天基系統發動的攻擊。其目的就是剝奪對方對太空的使用權。

  美俄爭霸太空50年

  美俄對太空的爭奪,既耗費了大量資源,也産生了大量科技成果;既牽動了當事國的政治脉搏,更改變了世界的格局走向

  嚴格地說,美俄之間太空爭霸的端倪始自二戰後期。

  當納粹德國覆亡之際,西方和前蘇聯不約而同地想到了搶奪火箭專家、技術資料和設備。這場“分遺産”活動中美國收獲最大。美國人帶走了包括馮·布勞恩在內的大批德國火箭技術專家和可以組裝成100枚火箭的零部件,稍後抵達的英國則拿到了數枚火箭成品與半成品。蘇聯到達盟國協定中屬蘇聯占領區後發現,大部分的零件與火箭資料已經被英美兩國取走,對此十分不滿,提出抗議未果,只好將工廠內剩下的生産綫,以及附近與生産和研發火箭有關的德國家庭全數運往國內。

  1946年,美國用繳獲的德國V-2火箭發射了一個果蠅上天。盡管微不足道,但這是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第一次將生物送上太空。

  第一回合:蘇聯衛星令美國既驚又妒

  在美國獲得馮·布勞恩之際,蘇聯將得了壞血病、屢遭毒打的杰出飛機設計師科羅廖夫從政治犯行列解放出來,幷將之前搶到的德國專家與資料迅速匯集到科羅廖夫旗下。經過努力,1957年10月4日,蘇聯率先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這顆衛星被賦予了太多個第一的含義,美蘇的太空爭霸也由此正式開始。

  科羅廖夫的成功讓美國人以及馮·布勞恩坐臥不寧。美國人的科技自信與國家威望都受到嚴重打擊,更重要的是,這顆人造衛星背後,是蘇聯擁有射程可達7000公里的導彈能力,美國本土不再安全了。

  馮·布勞恩嘴上不服輸,但直到第二年才費盡波折地將一顆衛星送上天。而蘇聯則在發射第一顆衛星之後僅僅一個月,又于1957年11月3日將一條狗“萊卡”送入預定軌道,不僅讓美國的果蠅無地自容,而且真正證明了生命在太空也能存活。

  在此後的幾年內,蘇聯始終走在前面。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號飛船升空飛行了1小時48分鐘,成爲太空第一人。

  蘇聯的一系列成就讓美國航天界壓力倍增:在冷戰歲月,這種壓力不亞于戰場上的敗軍之將。

  第二回合:美國登月成功,蘇聯人海龜繞月

  爲尋求主動,美國人在太空計劃上加大投入,重點瞄准登月工程。蘇聯决策層不希望被美國擊敗,又不想過多耗費國力,幾經搖擺,最終仍决定發展登月計劃。他們爲此大費周張,進行了兩個梯隊的火箭和飛行器設計,爲做好充分准備,甚至于1968年9月使用探測器5號送一只海龜進行了繞月飛行。

  然而,一系列問題還是出現了。

  最大的挫折是科羅廖夫的逝世及聯盟號飛船的失敗。此後,蘇聯的登月計劃擱淺。而美國人則在經曆了無人探月落後的短暫低潮後,于1969年7月21日使用阿波羅11號將阿姆斯特朗送上了月球。

  在美蘇太空爭霸攻守形勢轉化的同時,人類太空行爲的性質發生了悄悄的變化。1960年8月,美國將一顆名爲發現者13號的照相偵察衛星送入太空。這顆衛星的成功發射幷順利回收,標志著衛星在軍事上的應用拉開了序幕。蘇聯類似的活動也在同期展開。

  更重要的是,在這前後幾年,以摧毀太空物體爲目的的真正太空戰活動走上曆史舞台。1962年,美國在馬紹爾上空進行了核彈摧毀衛星實驗,幷于其後秘密部署陸基核彈准備對付蘇聯低軌道衛星。而“阿波羅”系列飛船除登月外,還被賦予了“捉拿”蘇聯衛星的秘密實驗任務。蘇聯在這個時期則發展了“衛星殲擊機”計劃,1967年10月發射的宇宙-185衛星,實際上就是一顆能够在軌道上殲擊衛星的太空武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