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美國吹響太空戰號角 星球大戰不再是個神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7 16:18:59  


 
  短暫休戰:美國宇航員來到蘇聯太空站

  當美蘇的太空爭霸從爭科技領先的榮譽之戰,發展爲實際打擊和摧毀能力較量的時候,太空活動變得火藥味十足。在20世紀70年代,美蘇由于在導彈、火箭和太空活動中投入過多,都感到國力疲憊。雙方因此出現了某種緩和。與當時美蘇就禁止核試驗、限制反導系統等達成妥協相應的是,雙方在太空領域也開始有了合作。

  這時,登月之後的太空發展重點向太空站方向轉化,美蘇的合作就此開始。1975年,蘇聯制造的Soyuz-19在太空飛行到美國的阿波羅18號旁與之靠接,由允許對方宇航員從進入彼此的飛船參加合作實驗開始,美蘇的太空競賽進入到一個新階段。

  第三回合:跨越冷戰的星球大戰

  然而,美蘇幷沒有真正在合作道路上走多遠。1983年3月,美國時任總統里根提出了著名的“星球大戰”計劃,其核心內容是:以各種手段攻擊敵方的外太空洲際戰略導彈和航天器,以防止敵對國家對美國及其盟國發動的核打擊。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太空戰計劃,其亦真亦假的龐大規模成爲拖垮蘇聯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戰結束後,盡管美俄關系曾一度親密,但美國對星球大戰計劃幷沒有全面廢弃。

  美國充分運用太空優勢打贏了海灣戰爭,既而將交叉其中的導彈防禦計劃不斷推向現實,迄今已經初步建立了國家導彈防禦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在剛剛結束的摧毀失控衛星“表演秀”中,美國向全世界顯露了其海基反導系統在打擊衛星方面的精確性。俄羅斯也在國力恢複中不斷加强太空戰能力,定向能武器、殺傷衛星與“天雷”等太空戰系統不時浮現。一場遠未結束的太空爭霸戰正在繼續進行著,而且將隨著太空俱樂部的擴大,牽涉進更多的國家。

  海灣戰爭:太空戰端倪初現

  海灣戰爭是美國首開的太空支援型作戰,而之後美國引領的太空競賽日益將太空變成了潜在戰場

  1991年發生的海灣戰爭在人類戰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軍事航天武器裝備第一次全面支援了作戰行動,在戰爭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非對稱作戰、精確打擊、戰場直播、密集導彈攻防……陸、海、空傳統作戰力量在太空作戰裝備的整合下結成了一個大的作戰體系,完全改變了人類常規戰爭畫面。

  “眼睛”打敗鐵甲雄師

  1990年8月2日淩晨1時,伊拉克共和國衛隊三個師越過伊科邊界,向科威特發起突然進攻。科威特國小力弱,迅速戰敗。下午4時,伊軍占領了科威特全境,幷將科威特劃歸其第19個省。8月2日和3日,美國總統布什主持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全體會議,會議最終决定,采取大規模軍事部署行動,以迫使伊拉克撤軍。

  然而,當時的伊拉克軍力强盛,以美軍爲首的多國部隊雖盡力調兵遣將,到戰前雙方兵力對比仍有利于伊拉克,尤其是地面部隊。聯軍遠道而來,如何擊敗以逸待勞的伊拉克鐵甲雄師?

  美軍的秘訣是“眼睛”——太空中的衛星。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共投入各類衛星100多顆。這些衛星爲聯軍部隊提供了全面的偵察、監視、通信、預警、導航、氣象等重要的作戰保障。由于掌握了制太空權,在衛星的指引下,美軍對伊拉克的軍事目標實施了不間斷的精確打擊。伊軍在看不到敵人的情况下有勁無處使,只能被動挨打,甚至在美軍的全天候監視下,無處藏身。據戰後披露,當時美軍衛星已經可以用0.1米的分辨率清點沙漠中伊軍帳篷和坦克的數量。

  從1991年1月17日至2月24日,在太空優勢保障下,美軍38天的空襲基本摧毀了伊軍的抵抗能力和抵抗意志。隨後美軍僅進行了100小時地面作戰就結束了這場高科技局部戰爭。

  在美國“太空之眼”的强大威力下,伊軍雖然占有數量優勢,但最終却有42個師被擊敗,被俘人數高達8萬至10萬,3700輛坦克和軍用車輛被摧毀。而美軍只有79人在地面作戰中死亡,各種作戰中總計陣亡僅130人左右。美軍在總結這場戰爭時認爲,“海灣戰爭證明,空間武器系統無論在戰略行動還是在戰術行動上,都已成爲現代作戰體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