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日本上將訪華 解密日自衛隊聯合參謀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29 09:42:56  


 
主持人:

  如果今年實現日本軍艦回訪,雙方軍艦互訪,這算是什麽層次的交流?

  孟祥青:

  這個層次看從哪個角度來看。如果從交流官員的級別來看不算高層次,比如我們的“深圳”號軍艦訪問是副軍職的,南海艦隊的副司令,副軍職的一個少將;但是如果從交流的內容和影響程度看,它又是一個高層次的。

  我們把海軍軍艦的訪問叫“流動的國土”。我記得從1985年,我們國家海軍軍艦開始走出國門,到國外去訪問。到去年9月份爲止,已經進行了29次出國訪問,而且遍及了30多個國家,如果算上“深圳”號到日本的訪問正好是30次。作爲一個流動的國土,具有很强的政治象征意義,這個政治象征意義表現在哪里呢?就是兩國政治關系發展的好壞、發展的內涵,很大程度上也表現在軍事的交流與合作。

  所以過去專家經常講這樣一句話,軍事交流或者軍事關系往往是政治關系的晴雨表,國家與國家關系最早破裂的往往是軍事關系,它是最核心、最敏感的,最後恢複的往往是軍事交流。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講,它是一種很重要的標志,標志著中日兩國的軍事交流,在原來經濟合作,“融冰”、“破冰”之旅之後,軍事合作跟上了,作爲政治交流的一個部分,反映了中日關系的層次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軍艦的互訪又是一個高層次的。

  主持人:

  但是我看到有一些觀衆對日本軍艦回訪中國可能也有一些討論,不知道兩位對這個問題怎麽看?怎麽看待對于日本軍艦訪問中國,中國人的民族心理?

  高洪:

  近代以來,日本軍艦到中國來都不是幹好事的,所以我們對它有一定的敏感,甚至老百姓當中有一些排斥。

  主持人:

  畢竟還留著這樣的曆史例子。

  高洪:

  這個也是在所難免。我覺得是這樣,一方面,我們期待軍事防務領域的合作不斷向前發展。同時我們要看到一個問題。剛才孟教授講的我非常同意,防務領域,比如軍艦的相互訪問,這個實際上標志著一些非常敏感的部分,做得好的話等于鑄劍爲犁,或者化幹戈爲玉帛,如果做得不好,情况也會有所不同,什麽意思呢?防務領域的交流,無論哪個層次的,它都是受到國家關系根本規範的,如果兩國之間防務上、安全上有保障,相互信任,朝著和睦、共贏的方向走就是非常正面的;反過來,如果國家關系變壞了,防務領域的交流幷不能够把整體情况扭轉過來。

  曆史上曾經發生過北洋水師建立以後日本很關注,用現在的話說也是一種軍備競賽,軍備競賽之後,曾經在1891年邀請北洋水師訪問日本,當時也是一種艦訪,可是時隔不久就侵略中國,而且甲午戰爭爆發了,後果我們大家都知道。實際上如果兩國關系有保障,確實是能够真正互信,能够朝著良好方向發展的時候,防衛合作才顯得尤其重要,有正確的效果。

  主持人:

  而且這種政治的理解和互信其實也會推動民意,大家接受起這樣的事情來可能也相對容易。

  孟祥青:

  這個事情確實很有意思,其實我在網上也看到了,比如有的網友也講,挂著太陽旗的日本軍艦到中國來訪問是對民族心靈的一次巨大考驗,我覺得這個提法還是有意思的,爲什麽呢?因爲在中國人的記憶當中,尤其是在上個世紀,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挂著太陽旗的日本軍艦是典型的侵略的象征;但是現在時代背景完全變了,中日兩國作爲一衣帶水的友好鄰邦,軍艦的互訪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變遷的情况下,反映了兩國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而且推動兩國政治關系繼續向這樣一個友好合作的方向發展。

  所以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這樣一種互訪帶來的是促進合作,促進兩國加深理解和加深友誼。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覺得對我們的民族心理確實是一個考驗,我們應該用平常的心態,尤其還有一個背景,今天的中國已經不同于上個世紀了,不是百年屈辱曆史的中國了,中國在崛起,中國在發展,中國在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而且不僅中國在走出國門,包括中國的軍隊也在走出國門。我們跟海外的軍事交流這些年越來越深入地發展。所以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應該用正常的心態,作爲一個大國的正常心態來看待這個問題。如果我們用過去那種眼光看,很多問題就不理解了,挂著米子旗的英國軍艦來訪問我,挂著星條旗的美國軍艦,我們還舉行過聯合海上搜救演習,在百年屈辱曆史都侵略過我們,所以我們要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問題。

  主持人:

  當然了,剛才兩位也談到齋藤隆這次肯定會談到日本軍艦訪華的問題,包括可能還有去年曹部長去年去日本訪問的時候談到的海上軍事熱綫具體的操作細節。我看到有一些專家分析說,甚至有可能會有一些其他層次的草案,比如說像東海問題,比如說像台灣問題,兩位覺得這次齋藤隆的訪問可能會涉及到這些議題嗎?

  高洪:

  談話的範圍可能會非常廣泛,也包括涉及到一些敏感問題,但是涉及到什麽程度,談多深,這個我覺得也不一定能够通過一次談話、一次訪問就把所有存在的問題都解决掉。

  因爲好多專家有一種看法,說防務交流低層次的當然比較容易,事實上包括前幾年兩國關系非常冷峻的情况下,低級軍官的交流事實上也沒有斷過,但是高層次的比那個難,只要有高的政治决斷,兩國領導人級別的互信關系,信賴關系建立以後高層的也不難,真正難實際上是難在中層,專家級別的這種校級軍官到對方去常住,下馬觀花,甚至到對方的防衛院校里留學,這個做起來就不大容易,雙方還是要有足够的積累才能做到。因爲軍事問題畢竟是敏感問題,兵法上,或者傳統文化里都有這種話,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所以雙方實際上還需要有一個互信的積累和發展的過程。

  主持人:

  路還要一步一步走。當然從去年來看,中日雙方的軍事交流還是非常穩步進行的,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也來回顧一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