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軍工可借鑒美軍未來軍用大飛機設計思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0 11:07:21  


 
  攻擊:此項任務目前由AC-130“炮艇”部隊承擔。AC-130基于C-130的平台,在機身側面安裝了多種12徑的側射火炮武器,包括加特林速射炮、40毫米加農炮甚至包括105毫米的榴彈炮,這些武器都是由機載乘員使用側視傳感器陣列進行瞄准控制。飛機繞目標盤旋,而火炮則都朝內側的目標點開火,具備持續而精准的火力打擊能力。但是,AC-130的作戰使用至少還受兩個條件限制:一是天氣,在夜間和能見度不良的條件下,作戰效能會大打折扣;二是飛行高度,盡管離目標飛得低一些、近一些有助于提高精度、减小天氣影響,但是爲了避免便携式地空導彈,小口徑防空炮火等其它小型武器的威脅,AC-130必須在安全高度上飛行。換句話說,對防空武器的敏感性降低了它的作戰效能。

  新一代的“炮艇”武器平台應該具有與現代空中炮艇相同的續航能力,但生存能力必須要更好。新平台的巡航速度也應當比AC-130快。在以不能用其航綫)。此外,新平台可根據需要攻擊任意一側的目標,相應的傳感器也高度集成。

  轟炸:此項任務目前由B-52,B-1和B-2重型轟炸機部隊以及F-15E、F-117攻擊機部隊承擔。雖然B-2和F-117的效能出衆,但高昂的價格也極大地限制了機隊的數量。而B-52、B-1、F-15E則由于信號特征顯著造成突防能力相對低下,很難進入嚴密防範的目標區。美國空軍的武器庫中需要一種航程遠.突防能力强、能够投放大型武器的作戰機型。這種需求由來己久,但卻難度很高。新機型未必要成爲所謂的“B-3”,但要綜台B-2和B一52的特點,同時要填補戰術戰鬥轟炸機和高端戰略轟炸機之間的巨大空缺。 運輸:當前,戰術運輸的任務主要依賴C一130完成。戰略空運則由C-5和C-17承擔。陸軍未來戰鬥系統FCS的內涵包括未經鋪設短跑道的部署能力。盡管當前的C一130具備良好的起降能力,但卻無法容納FCS戰車。

  另外,C-130的巡航速度低、生存能力不佳.也限制了它的多用途性能。新一代平台應當同時具備大貨艙容積和短距起降性能,以滿足陸軍戰略戰術機動的需求。從這個角度看來.新機型或許和c一17有些重叠。但事實上,c一17在戰術運輸和戰場生存能力方面的不足之處需要得到彌補,總體而言,C-17太大太高端,而且仍未脫離傳統大型運輸機的桎梏。

  空中加油:Kc-135和Kc-10是爲固定翼飛機加油的主力機型;KC-1 30則主要爲旋翼機加油。時間和技術的發展同樣讓這些曾經可靠的機型開始落伍。新空中加油機應當具備一定的隱身性能(事實上,由于沒有飛機能做到絕對不被發現,所以對“隱身”更准確的說法是低可探測性,但爲了易懂,下文通稱“隱身”),這樣,它就可以在離目標區更近的區域爲隱身飛機加油而不被發現。

  特種任務:這有可能是要求最苛刻的任務類型;替代MC-130“戰鬥魔爪”的機型必須能够在不被探測到的情況下深入敵後。著陸在未經鋪設,沒有輔助的短跑道上,投放并回收特種部隊及其車輛,然後起飛并悄悄地撤出敵空域。而且高空和低空突防都必須考慮到。

  合并需求

  以上的有些任務具有某些共性,因而可以歸納爲某種通用系統。目前。HC-130可以同時執行運輸和空中加油任務;著名的空中加油機KC-135和KC-10也具有一定的貨運空間。這兩種任務都需要長航程和大載重(載重可以是貨物或額外的燃油),不過,運輸任務在短距起降、跑道適應力和機身空間方面的要求要甚于加油任務。

  空中炮艇攻擊任務和轟炸任務在某種程度上都需要高水平的生存能力和强大的武器載荷運載能力。在轟炸任務中。載荷可以認爲是數量較少的重型彈藥,而在炮艇任務中,則是數量龐大的各種炮彈。在炮艇任務中,任務剖面更看重盤旋,而不是像轟炸機那樣的突防。

  另外,炮艇對機載火控系統的要求更高。盡管如此,這兩種任務的特性可能會有所變化。在中亞地區近期的戰爭中.重型轟炸機更多地執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這增加了二者的相似之處。

  特種任務要求和運輸任務在一些方面有相通之處:短距起降,機場適應性、以及快速的貨物/車輛裝卸能力。不過,前者在戰場生存能力方面要求更苛刻。此外。如果特種任務飛機要求垂直起降的話。就很難與其他任務機型整合爲一種設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