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軍工可借鑒美軍未來軍用大飛機設計思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7-20 11:07:21  


 
  把飛機按大小區分開也可以有效地提高飛機的作戰性能。但無疑需要研制兩種完全不同的飛機以滿足需要,成本方面的代價會比較小型方案空重29211千克,起飛重量47288千克;長17米、翼展33.83米,具備良好的隱身性能,尤其適合作爲轟炸型和攻擊型,但載重量僅和“飛豹”差不多,略顯小,但航程可達5130千米以上。特種任務型具備良好的滲透能力,裝備升力風扇或升力發動機甚至可以垂直起降。

  超大型方案空重150~162噸,起飛重量386~476噸:翼展75.3米。這種飛機可以作爲c一5的替代型和C-17的補充型服役;空中加油型號能够同時爲兩架戰鬥機提供硬管式加油(現有的加油機只能同時爲一架飛機進行硬管式加油);它還可以被改裝成龐大的武庫機,携帶數量巨大的防區外發射武器,快速而持續地進行遠程打擊。在研制時,超大型方案可以作爲民航客機投產,以减小政府支出。

  評價與思考

  這些方案中有的看起來略顯誇張,但只有充分展開想象.搜羅出所有可能的方案,才可能有充足的選擇餘地,找出相對較好的。即便如此,上述這些方案也未必是最優的。比如在處理續航力和隱身性的矛盾方面。美國人不得已而把機型一分爲二。其實,采用複合材料的先進槳扇發動機,有望獲得良好的隱身性能。與此同時,巡航效率能獲得大幅度的提升,當然,代價可能是巡航馬赫數稍低、氣動噪音稍太,具體的方案需要根據任務分析和工業技術能力來做出判斷。

  對于我國而言,軍用大飛機的缺乏嚴重制約了地面部隊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航空兵的作戰靈活性。在當前開展大飛機項目時。應考慮到軍用大型支援飛機的需要,至少是技術儲備。美軍方案的隱身性、短距起降要求和模塊化設計思想都是很值得借鑒的。

  事實上,這種設計要求很具有挑戰性:多任務假設.需要對付各種敵方威脅、能够適應低烈度沖突和高烈度局部戰爭,長航程、低可探測性,其中任何一項指標換作其他航空大國都是很棘手的,而美國人卻試圖把所有的特征綜台到一個項目中去。這不僅顯示了美國强大的航空工業基礎,更有意思之處在于,面對要求極端苛刻的複雜項目,美國人是如何一步步地分解問題,挖掘出主要矛盾,找到突破口。

  長期以來,我們密切地跟踪國際先進水平,但往往是技術水平,對技術背後原創力的思索較少。這就造成了這樣一種狀況:我們一直在跟踪,一直難以超越,搞一種新型號,先要看看國外有沒有做過類似的東西。如果有,則信心百倍地上馬,如果沒有。則反對聲四起。比如反坦克導彈,20千克的在國內就叫“重彈“了,如果有人提出3米長、80千克的方案,肯定會被認爲是天方夜譚。然而美國人確實搞出來了那麽大的高速動能彈。 再先進的技術都會過時,再强大的裝備都會退役。只有透過現象,看到技術背後的思維方式和創造精神,才能理解技術的根源,掌握技術的原創力。(作者:霹靂、南成根——空軍駐吉林地區軍事代表室 來源:《航空世界》雜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