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關鍵技術被攻克 國產新型地空導彈射程大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01 10:30:49  


 
  “試飛英雄”李中華自信地跨上戰機,他將完成的是我國自主研制的殲-10飛機低空大表速和顫振兩個科目。

  基地指揮大廳裡氣氛緊張。時任某試驗站總工程師的黃劍秋和工程師汪江波全神貫注地盯著顯示屏。可當試飛進度過半時,汪江波面前的告警器突然響起,紅燈閃爍。

  “不好,有情況!”副油箱因故障無法供油。“斷加力,立即返航!”

  李中華接到地面指揮員命令後,憑著過硬的心理素質和精湛的技術,沉著冷靜地駕機安全返回地面。

  如果再晚2秒鐘著陸,油料就要耗盡,後果不堪設想。

  這個立了大功的監控系統,正是基地為縮短殲-10飛機試驗定型周期與地方科研部門歷盡坎坷聯合開發研制的。那段時間,科研人員沒日沒夜地幹,僅設計告警系統,就攻下了17個子項目。

  殲-10定型試飛監控系統的研制成功,只是基地突破技術難關自主創新的一個縮影。

  在一次新型引進導彈試驗任務中,國外專家以雙方設備無法兼容為由,一再逼迫我方降低電磁設備功率或取消試驗。基地高工羅傳慶帶領科技人員連續奮戰兩晝夜,在不降低功率的前提下,將我方的6種設備與外方的3種設備實現了兼容。

  某新型測量雷達上的“多注速調管”,是價值10多萬美元的重要進口部件,額定使用時間為1000小時。然而,在使用600多小時後,設備就出現工作不穩定的現象,面臨報廢。基地成立攻關課題組,大膽提出3種技術方案,對該型設備進行了多處改造,最終使其可靠工作時間延長至1300多小時。

  要打造中國空軍的信息化實戰場!基地圍繞這一目標加快了創新步伐。

  幾年時間,無數個不眠之夜,他們邊學邊建,攻克一個又一個科技難關,解決一個又一個訓練難題,硬是靠自己摸索建起了開展訓練必需的五大系統,逐步形成了具備主要功能的戰場保障體系,建成了全軍首個具有實戰效能的電子戰綜合試驗訓練場,解決了空軍部隊在複雜電磁環境下訓練的重大現實課題。

  不久,一個大範圍、高仿真、高信息化的“陸、海、空、電”多維立體戰場環境系統建成,中國空軍信息化演兵平台在戈壁深處迅速崛起。從此,空軍多機兵種的各路精銳部隊飛越千山萬水來到這裡拼殺,各型戰機、雷達、導彈來到這裡研練戰法,這裡成為中國空軍演練打贏明天戰爭的信息演兵平台。

  從勇擔重任到不辱使命,他們自主創新毫不動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