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軍報:應擺脫被動應戰模式 掌控戰爭主導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2-04 14:10:43  


中國海軍新型051C級116號驅逐艦發射反艦導彈。(資料圖)
  中評社北京12月4日電/解放軍報文章稱,今年初,廣州軍區部隊機關進行了一場為時數月的軍事訓練轉變理論研討,為年度軍事訓練打下理論基礎。

  春華秋實。隨著5場不同戰略方向、不同作戰任務的實戰性檢驗性聯合實兵演習完滿落幕,廣州軍區年度軍事訓練取得豐碩成果,經驗被轉發全軍。

  正在開展的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掀起新一輪解放思想的熱潮。廣州軍區領導機關和部隊以科學發展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把年度軍事訓練作為分析思考對象,將推進新形勢下軍事訓練科學發展作為探索載體,又一次展開求真務實的問題查找和對策研討。部隊上下,思變求進的熱情高漲。

  新形勢下軍事訓練應從備戰應急走向致遠經略,新時期軍事能力建設呼喚強大的長效動力支撑

  建國以來我軍的軍事訓練,可以按照多種思路區分為多個歷史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成績和經驗可以總結。然而從根本上看,我軍建國以來的軍事訓練多是備戰或應急式的,性質上大都屬於被動應對的反應。這是新興社會制度成長發展的宿命,也是多民族國家不能甩去的歷史遺產。在建國以來我軍生息強大的過程中,由於長期面臨外部敵對勢力和民族分裂勢力的緊迫威脅,軍事訓練必須也只能圍繞應對這些現實威脅、針對具體對手及其作戰樣式展開。這些具有臨戰性質的訓練,程度不同地提高了我軍實戰能力。但從戰略博弈的角度考察,備戰應急式的訓練,主要目的是生成當時急需的作戰能力,是對手牽著我們的鼻子走,戰略的主導權并不掌握在我們手上。與之相應的我軍軍事能力建設的動力機制,也多靠備戰應急等“情況刺激”。情況緊急則風聲鶴唳,形勢變緩就有所鬆懈,部隊戰鬥力處於不間斷的波動狀態。從軍事效益看,我們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被迫集中投放於短期的、作用有限的針對性訓練上,難以系統全面和長期高效地科學謀劃并組織實施軍事訓練,我軍軍事能力的建設發展因此受到影響和制約。

  形勢是思考籌劃軍隊建設的邏輯起點。新的形勢是我國仍然未能實現完全統一,仍然沒有完全實現陸地、海洋和空間的國家權益,我們仍然要面對霸權主義對國家發展的遏制和民族分裂勢力等現實威脅。但這同時,也應堅定地看到,經過30年改革開放,民族振興和國家發展的主流社會意識已然形成,我國以經濟實力為主的綜合國力空前增強,國家領導核心著眼世界戰略運籌綜合國力越來越得心應手。今後一個時期,這一戰略趨勢將繼續明顯增強,國家民族面臨著更好的發展機遇。對國防和軍事能力建設而言,這個機遇既是戰略性的,也是歷史性的。我軍要真正成為一支與大國地位相稱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武裝力量,必須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奮發作為全面發展。軍事訓練作為既有條件下最可能有所作為的重要領域,尤其應當抓住歷史契機,從多年的備戰應急走向致遠經略,通過有規劃有計劃、大規模常態化和全面系統的嚴格訓練,實現部隊戰鬥力穩步提升,實現我軍軍事能力質的跨越,從而走出長期以來由於軍事能力不強、有事只能備戰應急的被動循環,邁入“基於能力”從容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大國軍事建設新境界。在國家尚未實現完全統一的情況下,致遠經略的關鍵是統籌好當前需要和長遠目標,堅持以現實軍事鬥爭准備為龍頭牽引軍事訓練與軍事能力建設,確保具備維護國家統一的軍事能力。

  基於這樣的戰略思考,新形勢下的軍事能力建設必須拓展更為寬廣的戰略眼界,形成更加強大長效的動力支撑,堅持“基於威脅、基於任務、基於能力”開展軍事訓練。所謂“基於威脅”,是指軍人可以通過大好形勢的灌輸堅定發展信念,可以在法定範疇分享改革開放的物質成果,但作為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守護者,必須任何時候都保持高度的戰略清醒與戰略警覺,堅持全方位的“威脅意識”和“敵情觀念”,敢於并善於從國家利益和國家戰略的高度洞察大好形勢之下的潛在威脅,勇於并甘於從社會穩定和人民安寧的角度洞察歌舞升平背後的悄然危險,以此砥礪崇高的職業意識和高漲的訓練激情,不至於社會上一說“形勢大好”、一說某個方向或局部調整和緩,就以為從此天下太平。所謂“基於任務”,是指一支部隊乃至整個軍隊,可以伴隨國家民族度過相對長期的和平年代,可以比較其他社會階層職業化的生活與生存,但是作為執行軍事任務的武裝集團,必須任何時候都保持神聖的使命意識和強烈的職能與責任感,堅持全維度的“戰爭意識”和“任務觀念”,在清醒洞悉國家面臨多種安全威脅的基礎上,清晰知曉自己所肩負的多樣化軍事任務,不至於一說倡導和平世界、一說強調周邊安寧,就首先軟化鬆懈了戰鬥意志。所謂“基於能力”,既是“基於威脅、基於任務”的必然要求,又是“應對威脅、完成任務”的根本保證。對軍隊而言,只有堅持建設并切實具備較強的全面軍事能力,才能對各種安全威脅和各種軍事任務應付裕如。反之,便只能在多種安全威脅面前倉促備戰、疲於應付,只能在多樣化軍事任務面前被動應急,效果效益必然大打折扣。

  實質上,“基於能力”推進軍隊全面建設,也正是黨和人民對我們的殷切期待。新世紀新階段歷史使命,從戰略全局對我軍軍事能力提出了標准很高的系統要求,而我軍的現實能力則差距很大。胡主席深刻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較長時期,我軍建設的主要矛盾是,現代化水平與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要求不相適應,軍事能力與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適應。”面對這“兩個不相適應”,作為一支具有光榮歷史的人民軍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只有知恥後勇,迎難而上,緊緊扭住“基於能力”這個杠杆推進全面建設,時時盯住“兩個不相適應”全力縮小差距。這是黨和國家及人民的歷史重托,也是我們這一代軍人的責任和光榮,當然更應成為新形勢下我軍強化軍事能力建設、大抓軍事訓練最為強大最具長效的動力之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