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廣州軍區原司令員陶伯鈞逝世享年72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1-25 11:25:21  


  中評社北京1月25日電/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共產主義戰士,中國人民解放軍優秀的高級將領,廣州軍區原司令員陶伯鈞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1月18日18時37分在廣州逝世,享年72歲。
  
  據南方日報報道,陶伯鈞同志1937年12月8日出生在吉林省永吉縣第十二區大橋村一個職業醫生家庭。1951年7月高小畢業後,年僅14歲的他懷著對共產黨和人民軍隊的無比熱愛,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炮兵學校。在校期間,他如饑似渴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刻苦鑽研軍事技術和戰術,取得優異成績,榮立三等功一次。
  
  1955年6月起,他歷任炮兵某師排長、團司令部作訓股參謀,師司令部偵察科參謀、副科長,團參謀長,武漢軍區炮兵司令部作訓處副處長、作戰處處長,炮兵某師參謀長,武漢軍區司令部炮兵部部長。195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6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1月,他率領全排參加蓮河地區海防對敵炮戰,完成任務出色,受到上級表揚。“文革”期間,他堅守崗位,按照上級指示對部隊進行正面教育和抓好訓練管理工作落實,部隊保持了高度集中統一。
  
  1983年5月起,他歷任陸軍某軍副軍長、軍事學院高級指揮班學員。任副軍長期間,工作思路清晰,對分管的戰備、訓練等工作抓得緊、抓得實,成效顯著,特別是軍炮兵部隊全面建設得到很大加強。在軍事學院學習期間,學習態度端正,理論聯繫實際,取得全優成績,掌握了組織指揮現代條件下諸軍兵種協同作戰的理論和方法,實現了由兵種指揮員向合成指揮員、戰術指揮員向戰役指揮員的轉變。
  
  1985年6月起,他任成都軍區參謀長。積極學習貫徹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以及軍委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堅決執行軍區黨委的決策指示,突出抓好司令部機關建設,狠抓部隊訓練管理,不斷加強西南邊境地區戰場建設,科學籌劃和積極開展邊境鬥爭,為提高部隊戰鬥力、鞏固國防、維護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作出了貢獻。他參與指揮了邊境反擊作戰,認真貫徹軍委作戰方針,精心籌劃,周密組織,親臨前沿陣地,不斷總結和推廣作戰經驗,指揮部隊打出了國威軍威。1986年,雲南耿馬發生地震,他擔任抗震救災總指揮,率領部隊第一時間奔赴抗震前線,有效組織救援工作和災後重建,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了貢獻。在1989年那場政治風波中,他執行軍委、總部指示精神堅決,立場堅定,旗幟鮮明,經受住了嚴峻考驗。
  
  1992年11月起,他歷任廣州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任參謀長期間,根據軍委、總部和軍區黨委部署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司令部機關建設、指揮系統建設成效明顯,部隊戰備、訓練和管理工作水平有較大提高,上下反映很好。任副司令員期間,分管部隊作戰訓練,堅持立足戰區作戰任務和周邊環境的新情況、新特點,牢固樹立“打基礎,抓落實,求質量”的指導思想,指導部隊和機關不斷完善作戰方案,提高戰備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按綱從難從嚴從實戰需要開展訓練,部隊訓練改革穩步推進,戰鬥力有較大提高,邊境地區始終保持了安全穩定。任軍區司令員、黨委副書記期間,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決策指示,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始終不渝地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官兵,針對“兩前兩制”特點,大力加強部隊全面建設,確保了部隊建設堅定正確的發展方向;全面理解和把握黨的三代領導核心關於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思想和軍委的決策部署,緊緊扭住軍事鬥爭準備不放,組織了一系列重大戰備活動,軍區部隊作戰能力明顯加強;堅持把軍事訓練擺在中心位置,大力倡導和開展戰法訓法研究改革、科技大練兵和“兩成兩力”建設,部隊戰備訓練水平快速提升;深入基層、深入部隊,積極探索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部隊教育管理的特點規律,狠抓營區綜合整治和封閉式管理,正規化建設水平逐年提高,較好改變了部隊一度事故案件較多的狀況,保持了部隊的高度穩定;積極探索研究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深入戰區所有軍分區進行調查研究,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得到較好發展;堅持為部隊辦實事解難題,下大力解決基層“五難”問題,廣大官兵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得到較大改善。善於抓班子帶隊伍、抓大事謀全局,與政治主官配合默契,注意發揮副職的作用,充分調動廣大幹部的積極性,在部隊享有崇高威望。
  
  特別值得肯定的是,陶伯鈞同志在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期間,歷經重大事件、重大任務的考驗,他以高超的領導藝術和駕馭能力,率領部隊圓滿完成了黨中央、中央軍委賦予的各項任務,為促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為捍衛人民的和平勞動,為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舉世矚目的香港、澳門回歸的歷史事件中,先後領導了駐香港部隊、駐澳門部隊的組建和進駐,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籌劃,嚴密組織,嘔心瀝血,狠抓落實,確保了駐軍部隊建設的質量和水平,確保了部隊順利按時進駐履行防務。在台海局勢嚴峻複雜的歷史關頭,認真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戰略決策,狠抓軍事鬥爭準備,全面提高了首長機關指揮水平和部隊實戰能力,率領部隊多次圓滿完成軍委、總部組織的重大演訓任務。在波瀾壯闊的’98長江抗洪中,他擔任湖北、湖南方向抗洪前線總指揮,與軍區史玉孝政委一道,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江主席“嚴防死守”、“確保長江大堤安全,確保重要城市安全,確保人民生命安全”和“決戰決勝”的重大決策,率領廣大軍民頑強拼搏兩個多月,取得了抗洪鬥爭的偉大勝利。 

  2002年1月,陶伯鈞同志達到服現役最高年齡不再擔任軍隊領導職務,2008年7月退休。退出軍隊領導崗位後,他認真履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職責,積極建言獻策,參政議政,為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一如既往地關心軍區部隊建設,大力支持在職領導的工作,力所能及地為部隊建設作貢獻。他衷心擁護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等黨的創新理論,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病重期間,他仍然關心黨、國家和軍隊的大事,以頑強的毅力與病魔作鬥爭,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優秀品格。
  
  陶伯鈞同志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1991年6月晉升為中將軍銜,1998年3月晉升為上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和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
  
  陶伯鈞同志在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一貫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為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認真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始終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原則,在歷次政治鬥爭中頭腦清醒,旗幟鮮明,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政治立場和很高的政治理論水平;他思想敏銳,思維層次高,洞察力、鑒別力和戰略意識強,具有很高的軍事理論造詣和出色的軍事指揮才能、高超的領導藝術;他事業心強,工作勤奮,率先垂範,鞠躬盡瘁,執行上級命令指示堅決,具有扎實的領導作風和工作作風;他原則性強,處事公道正派,胸襟坦蕩,光明磊落,團結同志,謙虛謹慎,具有共產黨人純潔的黨性修養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他高度重視人才選拔、培養和使用,具有強烈的人才意識和戰略眼光;他始終牢記我黨我軍的性質宗旨,心系基層,情系官兵,具有很強的群衆觀念;他艱苦樸素,廉潔自律,克己奉公,淡泊名利,嚴格要求親屬、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和革命軍人的良好形象。
  
  陶伯鈞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把畢生精力獻給了黨和人民,獻給了國防和軍隊建設事業,模範踐行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的誓言。他的逝世,使我黨失去了一位優秀黨員和高級領導幹部,使我軍失去了一位優秀的高級將領。我們要化悲痛為力量,學習他的革命思想、高尚品德和優良作風,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大力發揚聽黨指揮、服務人民、英勇善戰的優良傳統,牢固樹立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忠實履行新世紀新階段我軍歷史使命,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加強我軍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為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努力奮鬥!
  
  陶伯鈞同志永垂不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