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報告:台海潛在對抗仍是解放軍最緊迫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3-27 11:07:10  


 
  中國領導人一直強調並繼續支持“改革開放”——開始於1978年,作為中國整體戰略和政策的基礎。不過,在中國高級領導層的聲明和言論中可以發現,“改革開放”已經引發了多種聲音和挑戰:

  首先,改革促使中國體驗了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的快速增長,但也給國內的穩定帶來了巨大的新挑戰。2006年第十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6次會議上有官員直言,“經濟重組和社會轉型”給中國國內的穩定帶來了相應的“不穩定因素”。

  第二,改革持續將中國推入到全球大環境中去,這樣,外部事件的影響就不再遠離中國內部社會,反之亦然。中國政府、媒體和各級政策文件也一再強調“和平、發展和合作已經成為當代的發展趨勢,要使外部發展環境有利於中國的發展”。然而,眾所周知的是,眾多的外部挑戰(包括區域和超級大國的關係、台海關係,以及非傳統安全威脅)都有可能威脅到中國大陸的未來。

  兩方面的考慮使共產黨領導人得出結論,到2020年,中國的重點在於控制和發展對外關係,特別是與超級大國的關係,來維持一個對中國發展有利的大環境。正如前外交部長唐家璇在2005年11月所說:“有必要加大力度避免成為國際主要衝突的焦點,降低對我國發展的外部壓力和阻撓,(並)為實現發展計劃為中國創造一個有利的外部條件。”

  這並不意味著中國領導者們只將注意力集中在國內。相反,日益增長的地區和全球經濟實力和影響力,正使其對外採取更加積極的姿態。北京表示願意在維護其利益的同時,解決國際爭端和提升區域合作。北京也繼續表示不會放棄使用軍事力量解決台灣問題,以及主張擁有南海主權。中國已經擴大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範圍,並繼續對外出售武器技術,為外國培訓軍官等。這一系列趨勢表明,北京在維護和保護利益的方式方面日漸多樣化,並準備採取各種合作和強迫的方式達到目標。

  中國戰略中的能源因素

  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中國對市場和自然資源,特別是金屬和礦物燃料的依賴日益家中,已經成為影響中國戰略行為的重要因素。

  儘管中國仍將繼續依賴煤炭作為主要燃料資源,但是隨著交通運輸能力的發展,對石油和其它液體燃料的消費也將顯著增長。中國計劃截止到2010年增加天然氣的使用,從現在的3%到總量的8%。同樣的,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建造大約40個1000百萬瓦特的核反應堆,將核能從總電量輸出比的2%提升到6%

  中國當前的日石油消耗量為785萬桶。到2015年,中國的日石油消耗量會增加到1000萬-1200萬桶。2008年5月,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原油進口國。目前,中國石油的53%需要進口(2007年每天為404萬桶)。中國進口的46%來自中東,32%來自非洲,5%來自東亞。2008年,沙特阿拉伯是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約每天向中國出口72.5萬桶石油。沙特阿拉伯之後是安哥拉,約每天向中國出口59.6萬桶,伊朗約每天向中國出口42.5萬桶。大多數的石油進口經馬六甲海峽或龍目島/望加錫海峽進入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