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飛豹戰機失事原因猜想:兩種情況造成飛機失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7-23 11:21:16  


 
  墜機反映支持系統不足

  200米高度是一個焦點。在實戰中,戰機飛行到200米高度不僅自身飛行控制會有許多意外風險,而且敵方防空火力的威脅也會非常大。即使對方不用防空導彈,使用裝甲車輛自帶的防空機槍、機炮也會有效擊傷擊落戰機。“飛豹”戰機的座椅有防彈鋼板,座艙和機身油箱下部有防彈復合裝甲,但這些在200米高度上並不能完全擋住高射機槍的射擊。

  演習就是模擬實戰,實戰中“飛豹”有必要飛得這樣低嗎?有分析認為,“飛豹”在執行對海攻擊任務時使用空艦導彈,導彈可以制導飛行準確攻擊艦船等目標,飛行員的操作複雜度相對較小,但在執行對地攻擊任務時,“飛豹”缺乏配套的精確制導彈藥。使用火箭彈、低精度航彈或機炮等打擊地面目標時為了打得準確,飛機不得不飛得低一點、慢一點,這不僅使兩名飛行員工作更複雜,而且一旦出現意外給飛行員做出反應的時間也少得多。

  另外,低空對地攻擊也反映出“飛豹”背後的C3I(指揮、控制、通訊、情報)系統支持不足。“飛豹”在演習中缺乏戰場伴隨的實時指引和情報支持,地面目標的定位信息需要戰機自己去獲得,彈藥本身又沒有精確制導裝置,機上兩人必須要緊張地操控飛機、尋找目標、把握發射時機,這給飛行員壓力太多,容易造成顧此失彼。現代地空合同作戰應該各作戰單位通過信息有機結合,結成一個作戰整體。從“飛豹”墜毀事件看,各作戰單位的聯合一體程度仍然不夠高。

  “飛豹”身世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飛豹”對外稱FBC-1,北約代號為“比目魚”。1998年珠海航展上首次亮相,2007年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公開展出。西方認為解放軍共裝備了100架左右“飛豹”,並在近年來對“飛豹”更換了雷達、座艙系統,機翼局部略有調整,整機換塗隱形塗料,外界稱這種改進後的“飛豹”為“飛豹A”,俄方消息認為此次墜毀的就是改進型“飛豹”。

  “飛豹”緣於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的轟-5和強-5後繼機型。據說提出這一裝備需求是因為在1974年西沙海戰後總結經驗教訓中,解放軍認為迫切需要一種航程、載彈量都足夠大,兼具殲擊機和轟炸機性能的作戰飛機。

  為適應中國廣大的海空作戰需要,要求這款戰機既能對地對海攻擊,又能有一定的空戰格鬥能力。也就是說“飛豹”既要能使用炸彈、導彈進行轟炸、攻擊海上或地面目標,承擔戰役縱深攻擊任務,又要能通過空空導彈、機炮等進行自衛和空中作戰。“飛豹”被賦予的打擊目標主要是敵方的交通樞紐、海空基地、灘頭陣地、兵力集結點以及敵方水面艦船。“飛豹”在對地攻擊時,可以掛載反輻射導彈、激光制導航彈、普通航彈、火箭彈等。

  “飛豹”的意外墜毀讓人沉痛,但這並不能說明“飛豹”戰機的性能存在問題。戰機與民航飛機不同,演習與訓練往往需要做高難度、高風險動作,這對飛機機體和飛行員都是嚴酷考驗。因此,各國空軍越是注重從難從嚴實戰訓練,發生事故的情況也就越多。比如,2008年美國空軍事故高發時期,F-15、F-22、B-2紛紛發生墜毀事故,F-15甚至一度全面停飛。正因如此,近年來,中國對戰機在正常演習訓練中的事故採取了更加理性、透明的態度。2008年夏兩架殲-8戰機相撞墜毀,2009年春一架殲-10空中故障成功迫降等,這些都很快公之於眾。這些“負面”報道,不僅沒有影響中國空軍的形象,反而有助於外界對中國空軍有了更客觀、全面的了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