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海軍直9C型艦載直升機。(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解放軍報報道,周新力,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通信與導航教研室教授。這位“教書先生”把目光從“三尺講台”延伸到信息化海空戰場。他跑機場、上艦艇,為海軍航空兵戰機精心施行一次次電子設備“移植手術”,通過現代化加裝、改裝,催生裝備“第二春”。
“低高度飛行”更精准
大海仿佛倒立,飛行員感覺像坐在“鍋底”,機翼就要刮上漁船的桅杆!這是海軍航空兵新型戰機正在進行海上超低空突防訓練。戰機飛行高度下降到距海面200米、100米、50米、30米!海天一色,沒有參照物,飛行員容易發生“俯仰”、“倒飛”等多種錯覺。
這時候,飛行員惟有緊盯著高度表。
某新型戰機“低高度飛行”的戰術技術指標,對高度表提出了更精准的要求。而在一次航空裝備科研項目招標會上,某型電子高度表研製因投入大、周期長、回報少,成為受冷落的“棄兒”。
“這是未來海戰場急需,我們幹!”周新力擲地有聲。不少人懷疑:離規定時限只有10個月,從理論上說研製時間不夠;即使研製出來,建成一條生產線至少要先投入2500萬元,怕沒有哪個廠家願意生產!也有熟人勸說周新力:“別逞強,這可不是開玩笑!”“我是來開會的,不是來開玩笑的。”周新力主意已決。
說幹就幹。周新力的大腦又像計算機一樣高速運轉起來:如果按傳統的模擬線路從頭設計,工序複雜、時間長、費用大,能否另辟蹊徑?他突然想到,如果設計一個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適配器去代替傳統的線路呢?在“數字化”尚未被大多數人所認識的當時,周新力為自己的新奇想法感到興奮。技術上的“窗戶紙”一經捅破,同事們也很支持。周新力在學校和科研所之間奔波,不到5個月,適配器樣品出來了,他趕到北京接受專家鑒定,試驗結果是:“性能優越、適應性強、使用壽命長、可以投產”。周新力揣著鑒定報告直接去了外地,為這個“新生兒”尋找“奶娘”。由於投入少、回報大,地方某廠家當即決定建立生產線,投產新型電子高度表。2個月後,裝有這種電子高度表的新型戰機在海上低空、超低空訓練中大顯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