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媒:俄伊爾76墜機致停飛讓中國等用戶憂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06 12:44:42  


 
  文章接著說,尚在使用的伊爾-76運輸機的數量,比美國所有採用四發噴氣發動機的運輸機的總和還要多(C-5“銀河”、C-141“運輸星”和C-17“環球霸王”運輸機)。在過去三十年內,俄羅斯(包括蘇聯時期)總共生產的伊爾-76超過了900架,其中出口國外的就接近100架,到目前為止,國外用戶主要有古巴、伊拉克、中國、印度、利比亞和叙利亞等國。但在過去10年中,沒有幾架伊爾-76銷往國內外,伊爾-76的製造方(Chkalov,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契卡洛夫”航空生產聯合體飛機生產廠)憑借生產安-124、安-70和安-225等型運輸機的機翼和其他部件而繼續生存,此外,還生產伊爾-76和伊爾-114飛機的替代零部件。契卡洛夫飛機生產廠並未從俄羅斯獲得援助,因為當蘇聯於1991年解體時,伊爾-76的生產方坐落於烏茲別克斯坦,不再屬於俄羅斯的企業,也不再受到俄羅斯的控制(蘇聯解體協議規定,所有財產歸它們所在的各個前蘇聯共和國所有)。

  美媒說,2006年中國訂購了75架伊爾-76運輸機,此舉迫使契卡洛夫飛機生產廠進行重組,將伊爾-76運輸機至少60%的生產業務歸於俄羅斯的伊留申公司(Ilyushin)。在伊留申/烏裡揚諾夫斯克(Ulyanovsk)飛機製造廠的新裝配線提供了兩條伊爾-76的生產線,並提供了應對烏茲別克斯坦方面的政治問題的保護措施(烏方需要契卡洛夫提供18,000個就業崗位)。俄羅斯方面依然生產很多伊爾-76的組件,而契卡洛夫飛機生產廠也有足夠的伊爾-76替代零部件的生產業務以及翻修業務。

  美媒還說,俄羅斯還在與中國商談上述合同,因為契卡洛夫報出的價格太低,以至於(按此執行)肯定會在這筆業務上損失很多。俄羅斯是伊爾-76運輸機的主要用戶,未來十年內,俄方希望採購或者翻新現有的75架伊爾-76,這筆業務與國外用戶(中國)的業務幾乎差不多。伊爾-76運輸機的新版本顯示出一種重大的研發投入,努力將其打造成美制C-17運輸機的重要競爭對手(主要是在價格方面,伊爾-76的單機價格大約是5,000萬美元,而C-17的價格是它的三倍,但C-17可以載重量多達86噸)。C-17運輸機的最大優勢是可運重量達到了自身重量的一半,可以不經停留繞地球一半,這一點上,伊爾-76難以與之匹敵。C-17較易於維護,更加可靠,而伊爾-76的燃油效率較高,可以空中加油,還擁有強勁的價格(優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