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建四大對華情報體系 偵察力度隨時可加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3-16 09:40:20  


 
  不僅是情報機構,美政界人士也對奧巴馬政府的這一決策表示抗議。眾議院情報委員會資深共和黨議員彼得胡克斯特拉聲稱,針對中國的情報搜集活動應當排在頂級,根本不應該被調低。

  有評論指出,儘管白宮方面具有行政決策權,但從政策執行角度講,這項政策能否得以貫徹還需要情報界高官們的支持。2009年9月,在由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所制定的《國家情報戰略報告》中,中國與俄羅斯、朝鮮和伊朗被定義為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構成重大威脅。這說明美情報界對於中國的“情報價值”具有共識。

  在情報界對中國的認知迥異於白宮的情況下,特別是美情報界一直標榜“獨立”的背景下,單單依靠奧巴馬政府的一紙命令,很難改變美情報界對華的情報搜集力度,“陽奉陰違”有可能成為情報界應付奧巴馬的手段。

  偵察力度隨時可以加大

  據國外媒體報道,當前,美國依據其強大的技術優勢,已經針對中國建立了包括海、天、空、無線電偵察4大手段在內的情報搜集體系,呈互為補充之勢。如美軍海上間諜船和間諜飛機經常貼近中國實施偵察活動。

  更加隱秘的則是空間衛星和無線電情報搜集活動,這兩種手段時時刻刻都在悄無聲息地搜集中國的情報。據悉,美國現在至少擁有50餘顆各類衛星在空中擔負直接或間接的偵察任務。通常情況下,平均每6個小時就有1顆美國的偵察衛星從中國大陸及沿海的上空飛越,可以實時為美國軍政領導人提供相關的動態情報。

  如果說間諜衛星是美國偵察中國的“眼睛”,那麼,美國家安全局和三軍情報部門在中國周邊地區設立的各種電子偵察基地,就是刺探中國情報的“耳朵”。目前,美軍已在日本和韓國設立了十幾座監聽站,對東亞地區的態勢展開密切的監控。這些監聽站中建有先進的雷達天線,可以廣泛地搜集中國境內的電報信號進行數據分析,以圖從中獲取有價值的情報。

  此外,除各種技術偵察手段外,傳統的人力偵察手段,即真正意義上的間諜,依然在美國對華情報工作中得以延續。由此可見,美國情報機構針對中國的情報搜集活動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體系,猶如一列正在高速運轉的列車,即使踩了一腳刹車,依然具有強大的慣性。

  從搜集手段來看,美國情報機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對華情報搜集“基礎設施”,如,間諜衛星和無線電偵察等,只要開機,就會不停地工作。

  情報機構不會因為奧巴馬的命令而造成設備的空轉和資源的浪費。不過他們為了執行奧巴馬的命令,可能會採取一些應付措施,比如,減少間諜飛機和海上間諜船在中國附近活動的次數,以降低表面上情報搜集活動對中美關係造成破壞而招致奧巴馬不滿的可能。但必須看到的是,由於此類活動具有很大的彈性和潛力,在政策環境再次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美情報機構隨時可以加大對華情報偵察力度。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