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美總商會會長:美國人不知人民幣值多少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19 12:48:10  


  中評社北京4月19日電/在前不久於上海舉行的“2010沃特金融峰會”上,中美總商會會長任劍浩(Siva Yam)表示,“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中美關係健康發展不僅是今天人們的福祉,也將影響我們後代的生活。”會後,任劍浩在接受《環球時報》專訪時分析了美國一些人緊盯著中美貿易失衡、匯率調整等問題不放的原因。任劍浩認為,“中美關係在兩年後會出現好轉,因為到那時奧巴馬總統會了解中國”。 

  環球時報:部分美國議員和媒體經常抱怨,人民幣匯率過低導致中美貿易失衡。而在很多中國學者看來,美國禁止對華出口高科技產品才是美國出現巨額貿易逆差的根源。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任劍浩:以前美國對出口不重視,所以美國常年有貿易赤字。美國有什麼東西可以賣給中國?只有技術。可惜美國不願意,一是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二是擔心技術被中國企業竊取。這是導致逆差出現的一個主要原因。至於人民幣匯率是不是導致逆差的原因,這個很難說。中國不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最大為加拿大),卻是美國貿易赤字最大的國家,這很容易讓美國人聯想到是因為人民幣“太便宜”了。但人民幣到底有沒有被低估,我們也很難判斷,沒人知道人民幣應該值多少錢。 

  環球時報:既然美國禁止向中國出口高新技術產品是逆差的主要原因,為什麼那些美國議員、媒體對此都閉口不談?中國是不是成了美國失業率高的替罪羊? 

  任劍浩:這是因為很多人對中美貿易不了解,而一些所謂了解的專家都不是真正的專家。很多美國議員只想給工人找工作,來保住自己的選票。2001年,美國就有一個調查顯示,50%的美國工廠的產品比中國產品價格高。實際上,投資太多、生產能力過剩,導致很多中國產品的價格很低,再加上出口退稅,美國貨就更沒法和中國產品競爭了。不過,很多美國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只知道人民幣匯率問題。人民幣可能是其中一個因素,但不是關鍵因素,我認為90%的原因是中國的投資過剩,生產能力太多。 

  一些美國人認為,人民幣升值會使美國的貿易赤字減少,會增加美國產品的競爭力。但實際上,中國出口美國的都是一些低附加值的產品,與美國產品沒什麼競爭。中國的廉價商品對美國人的生活是很好的。現在美國有很多人失業,他們認為是人民幣價值過低造成的。如果人民幣升值了,他們的感覺會好一些,但具體該是多少,沒人知道。 

  中國的出口實實在在不是中國的公司做的,而是美國的代理商找中國工廠生產的。所以不是中國人把東西賣給美國人,而是美國人把東西賣給了美國人。你看現在中國的出口數據下跌很多,但中國經濟還是發展很快,因為它主要還是投資帶動的。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和中國一樣,每年接受這麼多投資,從來都沒有。 

  環球時報:有不少人在問,假設人民幣升值,中國的玩具價格被迫提價,難道美國的企業會生產同樣玩具嗎?最終獲益的會是越南、柬埔寨等國的玩具企業吧? 

  任劍浩:如果美國不從中國進口玩具,也可以從其他國家購買,但價格可能會更高。因為商品的成本高低不在於勞動力價格,而是生產效率。越南、柬埔寨的人工比中國便宜,但他們的生產效率不如中國。現在美國沒人做玩具,但在汽車產業中,儘管零部件會全球採購,但很多整車是在美國本土生產的。所以,如果是自由貿易,所有人工成分高的工作機會都會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美國最大的優勢是科技管理,最該向中國出口的是文化產業。如果中國完全開放文化產業、農業等產業,美國就不會有這麼多抱怨了。 

  環球時報:有人說,今年中美之間的摩擦很多,甚至可能會爆發貿易戰。你認為這有可能嗎? 

  任劍浩:當全球經濟不好時,各國都會出現保護主義。幾乎每一任美國總統在任時都有過與中國關係不好的階段,比如卡特指責中國的人權,里根賣武器給台灣等等,奧巴馬上台也是這樣。中美間的貿易戰實際上現在就有。美國對中國的反傾銷案比它對全世界其他國家的反傾銷案加起來還要多。不過,我覺得中美關係在兩年後會出現好轉,因為到那時奧巴馬會了解中國。 

  環球時報:現在很多人認為,中美經濟是“綁”在一起的,一是因為貿易上的依存度,二是因為中國外匯儲備中大量的美元資產。甚至有人說,“中國的外匯儲備實際上是被美國綁架了”,你也是這麼認為的嗎? 

  任劍浩:這確實讓中國很頭疼,為了不讓美元匯率跌得太低,所以中國只好繼續買美國國債。中國人借錢給美國人消費,又把便宜東西賣給美國,這讓美國沒有通脹,也可以維持低利率。現在中國的消費市場還沒有成熟,所以必須依賴出口,而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當有一天中國國內的消費量達到一定程度後,出口對中國就沒有現在這麼重要了。那時,中國也沒必要一直購買美元資產以保持美元匯率的穩定了。 

  環球時報:美國對中國在經濟上施壓的一個藉口是美國失業率增高,而當中國沿海一些工廠倒閉後,中國工人對失業的承受力卻比美國強。你怎麼看這個現象? 

  任劍浩:我認為,這是因為中美社會不一樣,中國有很多人自己做一些小生意,即便失業了可能還有其他收入;而美國人一般都是給別人打工,一旦失業就什麼收入來源都沒有了。另外,美國人是“今天花明天的錢”,沒有存款,因此承受不了哪怕短期的失業。 

  環球時報:由於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日趨明顯,國際媒體一度熱炒“G2”的說法。你認為,未來會不會出現中美兩國共同引領世界的局面? 

  任劍浩:我認為不會出現這個情況。在全球經濟復甦、應對氣候變化等很多領域,中國和美國都有合作,它們的決定會對格局有很大的影響。但中美間除了合作,還有很多競爭和摩擦,比如美國對台售武問題等。因此,中美不會像美國和日本那樣全面合作,我想未來的中美關係應該會更像美國和俄羅斯的關係。 

  環球時報:現在一些美國媒體也關心中國國內房價的漲幅,你在中國的感受呢? 

  任劍浩:我感覺中國的房價太離譜了。假設在上海買一套房子就需要500萬元人民幣的話,如果我把這500萬元拿來投資,收益率哪怕只有5%也有25萬元;而如果把500萬元的房子出租,一年的租金不過10萬元。我認為,如果不解決房市中的投機問題,將來會很麻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