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北約未來十年戰略走向與行動重點初露端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19 09:13:43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中國青年報報道,密集磋商和辯論了9個月後,一個專家小組5月17日公布了一份將近60頁的報告,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的未來發展戰略提出了分析建議。 

  在多達數十條的建議中,最重要的有兩條:重申集體防衛,強調越境行動。 

  專家小組共有12名成員,主席是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由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於去年8月任命組成。 

  自去年9月開始工作以來,專家小組咨詢了北約內外數百名專家和官員的意見,除組織數次公開討論會外,還分別在盧森堡、斯洛文尼亞、挪威和美國召開了4次正式會議。目的是為北約制定“新戰略構想”出謀劃策。一名北約官員說:“強調和重申集體防衛原則是北約制定新戰略構想的主要目的之一。” 

  北約組織是根據《北大西洋公約》於1949年成立的。因此,《北大西洋公約》被視為“北約憲章”。公約共14條,其核心是“第5條”——針對歐洲或北美一個或數個締約國的武裝攻擊,都應被視為針對全體締約國的攻擊,其他成員國必須採取包括武力行動在內的援助行動。這就是所謂的“集體防衛”或“集體安全”原則。 

  但冷戰結束後的20年來,北約成員國受到外來武力攻擊的可能性越來越小。為了謀生存,北約一直在尋求轉型之路。除不斷“東擴”之外,北約還走出了“傳統防區”——跨大西洋地區,直接參與了科索沃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在這份報告中,專家小組沿襲了這一邏輯,強調北約必須具備“遠離家園、跨境行動的能力”。 

  “北約應在確保成員國安全的同時,發展多樣化的夥伴關係,在成員國境外靈活、高效地採取行動。這將是北約未來數十年發展的準則。”奧爾布賴特17日在北約總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境外行動包括軍事行動,也包括接觸和磋商、危機管理、防止核擴散和軍控等。” 

  北約是冷戰期間東西方軍事對抗的產物,最初的針對目標是蘇聯及其盟國。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後,前東歐國家紛紛加入了北約。但在處理對外關係上,俄羅斯仍是北約關注的“重中之重”。因此,報告呼籲,北約應致力於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發展和改善與俄羅斯的安全合作,特別是在導彈防禦、反恐和打擊毒品走私方面。報告說:“北約應尋求與俄羅斯的接觸政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