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防止核擴散,終究是一個難解的死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8 16:00:04  


  中評社北京6月18日電/競報刊登署名鬱曉東的文章說,隨著聯合國通過關於伊朗核問題的1929號決議,決定對伊朗實施自2006年來的第四輪制裁,伊朗核問題並沒有就此偃旗息鼓,反而不斷引發各方的新問題,在已經因經濟、環保、自然災難和人為爭端搞得很熱鬧的世界上,成為了一個熱點,也是一個難點,而且看樣子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下去,成為比較長期的熱點和難點。

  文章說,站在大多數國家的立場上,伊朗發展核工業,的確是給自身帶來了威脅,給地區平衡和國際關係產生了不穩定因素。然而站在伊朗人的立場上,發展核工業乃至核武器難道不是對自己有利的事情?如果按照西方民主的一貫原則,西方世界為何如此強硬地否定別人選擇自己的道路?

  其實,一切的一切,說到根上,還是利益所在。面對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伊朗,不用說也知道,該選擇什麼樣的外交政策,至少,明面上的強勢欺壓和戰爭威脅是不那麼有底氣了,正如當年美國在朝鮮和越南兩場戰爭中的不同選擇——在朝鮮,面對中蘇明顯的支持,美國動用聯合國軍放開手打,雖然損失慘重總算維持了一個最後的三八線,可在越南,戰略空軍始終不敢對北越實施狂轟濫炸,陸軍就更不敢對北方主動出擊,在南越疲於奔命的結果就是灰溜溜地回家,還鬧得自家遊行抗議,原因就是中國成了核大國。

  核工業和核武器的出現,再一次改變了人類歷史上的外交遊戲規則。

  第一次改變規則的是人類的工業化帶來的熱兵器。在原有的冷兵器時代,人力與土地,是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基本要素,大國強國,最基本的倚靠是要有充足的人力,和足夠的土地,有了人,才能有生產力,才能有夠多的軍隊,即使是人數相對較少的游牧民族如匈奴或蒙古,也是因為有廣大的草原作為戰略縱深才能發展起來,而那些“小國寡民”的獨立體如雅典城邦或者威尼斯商業聯盟,即使經濟發達科技領先,最終還是要淹沒在農業大國的人海之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