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美國空軍就頒布AFDD2-2條令,正式確立“太空作戰”理論。2002年,美軍參聯會正式確認“太空作戰”是美軍聯合作戰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十多年發展,美軍“太空作戰”理論和部署已經比較成熟;研製發射了運載火箭、組建太空作戰部隊、建立太空作戰指揮控制機構;開發“奈基-宙斯”系統、“戰略導彈防禦系統”、“國家導彈防禦系統”,並實戰部署陸基、海基導彈攔截系統;成功試射X-37B和HTV-2“獵鷹”無人駕駛太空飛機;兩次用導彈擊毀失控軍事衛星,等等。
信息時代,太空已成為爭奪軍事優勢的制高點,網絡空間已成為戰略博弈的新戰場,遠程精確打擊已成為達成作戰目的的有效手段,“太空作戰”、“網空作戰”、“空海一體戰”作為適應信息時代戰爭的獨特作戰樣式,既互相依存、互相支持,共同構成信息時代的聯合作戰。
由於未來戰場上各種信息的流動主要經由各種網絡,無論是“空海一體戰”、“空地一體戰”還是“太空作戰”,都離不開傳感器網絡、指揮控制網絡和交戰網絡,所以“網空作戰”在未來戰爭中將處於核心地位。信息時代戰爭中,誰控制了網絡空間,誰就控制了作戰速度、作戰節奏和作戰結果,誰就掌握了通向勝利的鑰匙。
防務戰略的重大轉變
2008年美軍新版《國防戰略》報告提出“平衡”戰略以來,美國防務戰略一直處於調整之中。今年2月頒布的新版《四年防務審查報告》,則清晰呈現出調整變化的輪廓。這些調整變化大致可以歸納為六個“轉變”。
在威脅判斷上,由國際恐怖主義和宗教極端主義為主要威脅,轉變為以“反進入和區域拒止”能力為主要威脅。“9.11事件”後,美國認為恐怖主義是主要威脅,於是發動了長達近10年的反恐戰爭。現在,美軍認定新興大國的“反進入”和“區域拒止”能力對其構成了主要威脅,必須集中力量應對。
在作戰對象上,由恐怖分子和非國家行動為主,轉變為以傳統型國家軍隊為主。在反恐戰爭中,“基地組織”等恐怖組織是美軍的作戰對手;在將來的“三空作戰”中,新興大國軍隊將是其主要作戰對手。
在作戰地點上,由中東南亞地區為主,轉變為以西太平洋地區為主。伊拉克戰爭發生在中東地區,阿富汗戰爭發生在南亞地區,而未來的“空海一體戰”將發生在西太平洋地區。
在作戰樣式上,由“空地一體戰”為主,轉變為以“三空作戰”為主。在近4場局部戰爭中,美軍的作戰對手主要在空中和地面,因此主要採用“空地一體戰”,“網空作戰”和“太空作戰”還沒有形成獨立的作戰樣式。未來戰爭中,美軍的作戰對手可能在空中、海上、網絡空間和太空,必須同時實施“空海一體戰”、“網空作戰”和“太空作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