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就業市場要想收復失地 恐怕其路漫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8-07 10:05:47  


  中評社北京8月7日電/新華社報道,美國勞工部6日發佈報告說,7月份美國非農部門就業崗位減少13.1萬個,就業崗位連續兩個月負增長。今年以來,美國平均每月新增就業崗位9萬個,而兩年經濟衰退期內累計喪失就業崗位近850萬個。以目前速度看,就業市場要想收復失地,恐怕其路漫漫。

  成因:週期性+結構性

  美國就業市場持續低迷,既有其週期性因素,又有深層次結構性原因。

  從週期性因素來看,就業市場具有滯後性,其復蘇通常慢於整體經濟復蘇。歷史數據顯示,20世紀80年代初、90年代初和21世紀初的三次經濟衰退結束後,美國經濟分別耗時兩年、兩年半和三年半才使就業崗位數量恢復到衰退前水準。而此次經濟衰退對就業市場的衝擊更大,就業崗位損失數量為二戰以來美國歷次經濟衰退之最,因此其復蘇也將需要更長時間。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預計,2010年美國失業率將在9.2%至9.5%之間,2011年和2012年失業率會有所回落,分別為8.3%至8.7%、7.1%至7.5%,但仍遠高於美聯儲認定的5.0%至5.3%的長期均衡水準。

  從結構性因素來看,勞動力流動性不足、勞動技能供需失衡等原因也制約著美國就業市場的回暖。

  高流動性一直被視為美國勞動力市場活力的象徵。然而,近幾十年以來,隨著美國住房自有率持續上升,勞動力流動性顯著下降,特別是在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導致大量“負資產”房屋(即購房貸款額超過房屋本身價值)出現的情況下,勞動者要想遷移到其他地區尋找工作機會只能將房屋賤賣。據統計,目前全美約四分之一的住房處於“負資產”狀態。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威廉·弗雷指出,目前美國勞動力流動性僅有10年前的一半左右,為二戰以來最低水準。

  與此同時,勞動技能供需失衡,勞動者技能的更新速度遠遠落後於技術進步與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也成為美國就業市場面臨的一大結構性難題。全球著名獵頭公司萬寶盛華今年5月公佈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即便在此輪經濟衰退週期中,就業市場處於買方市場的情況下,仍有14%的美國企業表示找不到具有適合技能的員工。而美國目前持續的失業長期化現象還在損害著勞動者的工作技能,對其就業前景造成長期影響,加劇結構性失業難題。

  此外,企業在員工養老、醫療保險等方面的福利支出負擔沉重,制約企業增加僱員的積極性。同時,奧巴馬政府上臺後推行的包括醫療保險、金融監管、能源等在內的多項重大改革,也為企業的經營決策帶來更大不確定性。

  對策:短期+長期

  就業關係民眾生計,也關係民主黨人中期選舉命運和奧巴馬本人的政治前途。因此,創造就業一直是奧巴馬經濟政策的重中之重。總結奧巴馬政府各項就業促進政策,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在以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帶動經濟和就業整體復蘇的同時,著力挖掘出口和製造業的就業增長潛力。

  增加就業崗位,根本是要推動經濟增長,從而刺激企業擴張,增加招工數量。去年年初,奧巴馬政府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計劃在兩年內挽救或創造350萬個就業崗位。

  出口方面,在今年1月發表的首次國情咨文中,奧巴馬提出在五年內將美國出口額翻一番、通過增加出口創造200萬個就業機會的目標。但從目前來看,上半年政府創造的與出口相關的就業崗位不到12萬個,與目標相距甚遠。

  製造業復興戰略方面,奧巴馬政府認為,製造業企業將大量生產外包給其他國家,導致本國就業崗位流失,因此重振製造業是增加就業的重要來源。國會眾議院民主黨人提出“美國製造”一攬子計劃,總投資170億美元,旨在幫助製造業重拾競爭力,並恢復該行業在過去10年間失去的約560萬個就業崗位。

  但共和黨人認為,奧巴馬政府提出製造業復興戰略,無非是想討好那些曾是美國製造業中心的中西部和東北部各州,即所謂“銹帶”,換取這些州選民在中期選舉中對民主黨的支持。一些分析人士也指出,相對於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美國製造業在勞動力成本等方面並不具備優勢,美國政府的製造業復興戰略具有明顯的保護主義色彩。

  除努力創造就業崗位外,美國政府還通過完善失業救濟等措施幫助就業市場“止痛”。今年7月,奧巴馬簽署總額近340億美元的延長失業救助法案,為長期失業者提供聯邦救助。8月5日,國會參議院通過一項總額260億美元的法案,旨在幫助各州政府緩解財政緊張狀況,挽救約30萬個公共部門崗位。另外,奧巴馬還在全力推動國會通過一項總額約420億美元的小企業救助法案,為小企業提供稅收減免,增強其融資能力。因為小企業是美國私人部門就業崗位的主要創造者。

  摩根士丹利公司負責研究美國經濟的首席經濟學家理查德·伯納認為,美國就業市場存在的結構性難題需要尋求長期解決之道。例如,解決住房“負資產”導致的勞動力流動性不足問題,最根本的是要改革住房融資市場,恢復房地產市場健康狀況;而解決勞動技能供需失衡問題,則需要改革當前的教育體制,大力發展專業化和職業化教育。同時實施全面移民改革,吸引更多高素質的海外人才。

  另外,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威廉·高爾斯頓認為,擴大基礎設施建設是刺激經濟、增加就業的一個重要途徑。但鋻於目前美國聯邦政府背負鉅額債務,靠進一步發行國債或是增稅來籌集資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缺乏可行性。他認為,應當吸引私人投資參與到公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中,再以徵收高速公路費等形式為私人投資提供穩定的回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