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西方軍事打擊加劇利比亞動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1 08:57:38  


 
  參戰國家各有打算

  從表面上看,西方國家打擊利比亞是為了落實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但不少外國專家和國際媒體認為,參與軍事行動的各國其實各有自己的利益考慮。

  法國國際關係與對外交流基金會北非中東地區問題研究員米哈伊爾認為,法國一直試圖表現自己的獨特立場,“尋求表現出自己具有領導能力”,如果薩科齊賭贏了,“他就在2012年法國總統大選中擁有了一張很好的牌”。法國《費加羅報》19日發表的社論認為,薩科齊克服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無動於衷,在(英國首相)卡梅倫的支持下,填補了奧巴馬(在利比亞問題上)失卻的領袖地位。比利時首相萊特姆說:“顯而易見,法國確保了在利比亞領空上的軍事行動的領導地位。”

  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兩場戰爭泥潭的美國起初並未積極推動對利比亞的軍事打擊。那麼,它為何最終加入了打擊行列?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刊文就此問題進行了分析。文章說,有很多因素推動了美國立場的轉變,其中有奧巴馬政府擔心英法搶了風頭。此外,利比亞局勢的迅速發展也是推動美國軍事、外交政策發生變化的原因之一。隨著利比亞政府軍逼近反對派重要堡壘班加西,反對派逐漸陷入困境,這時,阿盟表態支持在利比亞設禁飛區,這讓奧巴馬卸去了這樣的擔心:對利比亞進行軍事打擊會被認為美國是在對伊斯蘭世界發起戰爭。

  至於英國,早在利比亞爆發騷亂之初,卡梅倫就積極倡導設立禁飛區,進行軍事干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因為英國對其國際地位日趨式微並不甘心,卡梅倫政府積極參與這次軍事行動就是為了顯示其國際影響力。另外,他領導的聯合政府上台不到一年就遇到能否處理好國際事務的挑戰,這是對卡梅倫領導能力的考驗和展示。

  許多外國觀察家認為,雖然美英法各有自己的算盤,但它們也有共同的目的:一是利用利比亞反政府武裝舉事的難得機遇,推翻對西方來說一直是如鯁在喉的卡扎菲政權;二是利用利比亞反政府武裝近日在戰場上處於下風的局面,向其提供支持,為在利比亞反對派一旦上台後在這個國家謀取更大石油利益埋下伏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