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國對利比亞火力全開 揭密關鍵轉折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1 16:46:25  


張英國國防部提供的照片顯示,在英國空軍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中,工作人員為一架英國空軍“旋風”式戰鬥機起飛做準備(3月19日攝)。新華社
  中評社台北3月21日電/要不要對利比亞動手,奧巴馬政府一直猶豫,國防、國安、情報部門都主張靜觀其變。但是最後美國決定火力全開。這其中的關鍵轉折點是上周二(15日),當阿拉伯國家同意與美國一道行動後,奧巴馬政府士氣大振,中、俄兩國也發覺勢不可當,只好在聯合國投下棄權票。 

  美國一口氣發射了100多枚威力強大的“戰斧”巡弋發彈,《華盛頓郵報》隨即以華府、紐約連線的方式披露美國政府的政策轉向過程。其中一個有趣的現象,不主張干預利比亞的,多是男性官員;主張干預的以女性官員為主。 

  決策核心分為兩派 

  奧巴馬不想與利比亞衝突,因為美國兩場與回教國家的戰事(阿富汗、伊拉克)尚未結束,如果又打第三場,回教國家會如何看待美國?奧巴馬上任來努力與回教國家修好,是否前功盡棄? 

  據旺報報道,奧巴馬的決策核心分為兩派。一邊是國防部長蓋茨、國家安全顧問杜尼隆等人,他們擔心“禁飛區”不足以保護利比亞反抗軍,也擔心美國孤軍奮戰。他們另一顧慮是奧巴馬如何競選連任。 

  另一邊是美國駐聯合大使蘇珊.萊斯、國家安全會議主管多邊事務的莎曼莎.鮑爾。在她們看來,1990年代的盧安達、巴爾幹等動亂,正是因為美國政府舉棋不定,錯失良機,結果造成無辜百姓大量死難。因此她們認為,及時插手利比亞,不但正當,而且急迫。 

  只是整體環境使奧巴馬難以決斷。月初,奧巴馬說“卡扎菲以暴力對待自己的國民,必須下台”。但是除了這番談話,奧巴馬沒有具體行動,好像最多也只能經濟制裁。 

  接著在國會聽證會上,全國情報總監克萊波說,從長期看,“卡扎菲終究會占上風”。這個話似乎意味美國無計可施。更糟糕的是,很多國家認為這就是美國的政策。既然美國無法可想,其他國家也拿出不高招,只好任由卡扎菲為所欲為。 

  阿盟責難史無前例 

  還好,兩天後,即12日,阿拉伯聯盟譴責利比亞。這可是阿盟史無前例的譴責自己的成員。阿盟並且要求聯合國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這與西方國家的想法是一致的。 

  同時,國務卿希拉里訪問歐洲、北非歸來,帶回幾項最重要的訊息。第一,英、法等若干重要國家(德國除外)支持軍事干預。第二,阿拉伯國家支持軍事干預。第三,利比亞反抗軍臨時政府代表賈伯瑞爾(Mahmoud Jibril)告訴希拉里,情勢對反抗軍非常不利。 

  英、法支持軍事干預,並同意在安理會提案,這使美國不必承擔“帶頭攻擊利比亞”的罪名。而阿聯支持軍事干預,更使禁飛區之議成為國際共識。 

  於是在上周二傍晚,奧巴馬從晚宴上回辦公室後,立即召集國安團隊,開了二個小時會議,決定尋求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不但設立禁飛區,還要授權“採行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利比亞平民。 

  要安理會授權干預利比亞,最大的障礙在中、俄兩國,甚至可說毫無希望,因為這兩國都曾以暴力對付自己的國民,與卡扎菲無異。只要其中任何一國投下反對票,就什麼也不必談了。 

  星期三,萊斯把奧巴馬的決心告訴安理會各成員國。既然美國政策明確,其他國家也就紛紛表示跟進。 

  安理會上中俄棄權 

  星期四,安理會投票前,至少兩個阿聯成員國表示準備與美、法等國共同執行禁航令。這個情勢讓中、俄知道,如果兩國投下反對票,等於站在阿聯及其他各國的對立面。於是中、俄棄權。 

  星期五,奧巴馬說,“我有信心,也有決心,必須採取行動”,而且“我們不會單獨行動”。星期六,事實證明了他的話。


    相關專題: 阿拉伯世界風雲突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