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台灣經濟日報:柏南克放膽救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9-23 08:57:42  


柏南克試圖在可行的政策範圍內,選擇非傳統工具為經濟儘量提供刺激。
  中評社台北9月23日電/在全球矚目之下,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宣布了新一階段的貨幣政策路線,決定啟動“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將4,000億美元的短期國債換為中長期國債,而未實施市場期待的第三輪量化寬鬆政策(QE3),並因對美國經濟展望趨於悲觀,造成全球股市連日重挫。這顯示,聯準會扭轉操作的作法不被看好,但相對於柏南克面臨的內外壓力,這已是非傳統救市工具中的大膽之舉。

  台灣經濟日報社論指出,自8月由美國國債引發的全球市場震盪以來,世界經濟即不斷出現二次衰退的警訊,歐美亞各大股市暴漲暴跌,無不期盼各國能祭出救市猛藥;身居全球首強的美國,尤其是率先祭出量化寬鬆政策的聯準會,更是眾望所繫,QE3亦被視為救市神藥。不過,經過兩個月的市場起伏、各種數據分析,聯準會還是決定不實施QE3,反而發出了美國經濟展望有大幅下滑風險的警訊,全球金融市場緊縮壓力正是其因,使市場信心遭受雙重打擊。

  在經濟情勢如此險峻下,QE3仍藏而不發,主因有三;其一,QE2的成效令人失望,又驅趕熱錢到新興市場作祟,製造通貨膨脹危機與資產泡沫風險,令各國群起攻之;其二,美國8月通貨膨脹率高達3.8%,儘管聯準會預期未來幾季通膨壓力將因能源及商品價格走低而下降,但至少不符合聯準會評估實施QE3的基本條件,聯準會內部已存有政策分岐的雜音;其三,共和黨參眾兩院領袖罕見地公開發表聯名信,制止聯準會的任何刺激方案,不管柏南克是否理會,都是他必須面對的外部政治壓力。

  不過,面對衰退風險升高的美國經濟,柏南克並非毫無作為,在接近零利率、傳統政策工具多已失靈的環境下,還是試圖在可行的政策範圍內,選擇了非傳統工具為經濟儘量提供刺激。因此,經過兩天的討論,在七人贊成、三人反對下,聯準會決定在明年6月以前,購入4,000億美元到期期限在6年至30年的國債,並售出等值的到期期限為3年以內的國債,目的是要壓低長期利率,促進消費與投資;此外,還把抵押貸款證券提前兌付的資金,全部重新投資於房利美(Fannie Mae)等抵押貸款發行的債券,以支持抵押貸款市場,提振房市;聯準會也重申前次會議的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範圍0至0.25%的水準,持續至2013年年中。

  在這次作為中,最受關注的即是賣短買長的扭轉操作,有人認為它與QE都是購買美國國債,是另種形式的量化寬鬆,只是聯準會目前2.8兆美元的資產負債表不會因此擴張,而是結構調整,實際刺激作用可能有限;尤其,聯準會在50年前也曾動用過這項操作,當時的效果即不如預期。

  再者,它也是把雙面刃,大量購入中長期國債固然有助於壓低長期利率,減低新購屋者的購屋成本壓力,也可能引導大企業與金融機構將停泊於中長期國債的資金,轉而投入投資及融資活動;但拋售短期國債,在中小企業融資並不順暢的此刻,可能提高貸款成本、推升利率水準,虹吸在海外投機炒作的無數熱錢,資金不一定會如聯準會預期的方向走。扭轉操作的另一副作用,是聯準會加大對長期國債收益率走勢的干預,可能減弱此一利率指標的預警效能,反而對經濟預期及投資人產生誤導;此外,聯準會大量買入中長期國債,也將拉長承受美債風險的期間,使國債貨幣化。

  不過,扭轉操作固然利弊互見,但這次扭轉操作的規模達4,000億美元,約占聯準會所持國債的四分之一,約當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幅度不可謂不大,其效果仍值得密切觀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