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學習時報:美國不間斷對台軍售的四大深層動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04 08:56:31  


 
  美對台軍售受其重大經濟利益驅使

  冷戰結束後,美國借口保持海峽兩岸的軍備平衡,對台軍售逐步升級,給“台獨”分子形成一種美國全力支持“台獨”的錯覺,直接造成中美關係的波折與動蕩。台灣目前是美國的最重要軍火市場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近30年來,美方已80多次對台售武,總價值超過400億美元。美國國內有人說,售台武器有助於美擴大出口,增加就業。2010年,因為美國64億美元的對台軍售及奧巴馬會見達賴等問題,中美關係陷入低谷,軍事交流等高層互訪中斷,而 2011年新一輪軍售使得奧巴馬政府對台軍售總額達到122.52億美元,超過美台斷交後歷屆美國政府的對台軍售總額。美國擁有全球實力最為雄厚的軍火工業,是全球最大的軍火出口國。就美國的國家利益而言,大量出售武器給台灣會增加台海局勢的不穩定性,助長了“台獨”勢力的分裂勢頭,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威脅;但是由於美國軍工複合體對美國政治的影響十分強大,不斷通過各種院外活動集團加大對美國政府和國會的游說力度,逐步解除了美國對台軍售的一些限制。當前美國軍工複合體在國際軍購市場上面臨歐盟、俄羅斯的挑戰,為了從台灣軍購中大發橫財,儘管美國政府和各級官員都一再表示不會向台灣出售“能夠改變台海現狀”的進攻性武器,但神通廣大的軍火商仍向美國政府游說對台灣當局施壓簽署大宗軍購訂單。

  美國國內選舉政治作祟

  國內政治優於國際政治,這是美國政治的傳統。在美國的選舉政治中,美國軍工複合體歷來是美國保守勢力的財政後盾和美國朝野兩黨爭奪的主要支持力量。1992年9月,布什(老)政府不顧中方的一再強烈抗議公然允許對台灣出口150架先進的 F—16戰鬥機,嚴重惡化了中美兩國關係,後來布什(老)對中國的解釋為大選的因素,是由於他當時在競選連任總統時處於劣勢,為了取悅選民,承諾為軍工企業工人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而簽署了這宗軍購訂單。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經濟增長缺乏活力,失業率一直保持在9%左右的歷史高位。2012美國總統大選來臨,經濟和就業議題成為兩黨競選最核心的議題。在此背景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國會議員紛紛扯出“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大旗,稱軍售將給美國帶來8萬多個就業機會。這樣的說辭,很容易得到美國民眾的認可和支持,對民主黨政府形成巨大壓力。一位美國國防部前高官日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當前美國經濟形勢不振成為奧連任路上的最大障礙,他顯然不會“扼殺”軍售帶來的就業機會。

  台灣島內各方政治力量推波助瀾

  兩岸自簽署並實施《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以來,兩岸交流日趨緊密,兩岸人民和國際社會均從中受益。但是,台灣方面一再渲染、炒作所謂大陸軍事威脅,無視兩岸和平發展的大局,積極推動對台軍售。台灣島內媒體評論指出,美國在軍售問題上一貫的立場是維護美國的國家利益。因此它一方面要不斷向台灣提供軍售,既可以賺取巨額利潤,又能在戰略上制衡大陸;另一方面它的軍售也像一根繩套,台灣一不聽話,美國就緊一緊。同時,“台獨”力量不甘寂寞,積極推動通過購買美國價格畸高的武器博得美國軍工複合體的支持,進而影響美國對台政策,力圖把美國綁在“台獨”的戰車上。事實上,現在美國對台軍售已經從“賣方市場”轉入“買方市場”,即美台間的軍購關係已經由“台灣忙著買”變為“美國急於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台灣而言,一方面,台灣島內政局變化後,特別是國民黨執掌台灣地區的行政權後,台灣當局對待美國軍售問題相對十分謹慎;另一方面,由於台灣的經濟增長趨緩、財政預算大不如前,財力上難以支撐數目龐大的軍售預算。就美方而言,這種一正一反的轉換恰恰反映了美方軍工複合體強烈的利益訴求和在美國政壇上的重要地位。如何切實擯除外力因素,本著坦誠和包容的心態積極構建台海兩岸和平發展框架,這對於台灣當局而言是一個需要切實面對的重大課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