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東將現新“北約”?專家稱希望不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02 08:47:37  


 
  新“安全結構”不同於北約

  今年9月,美國國防部長利昂.帕內塔、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在紐約會晤海合會成員國官員時,曾提出美國希望與這6個國家組建更牢固的多邊安全聯盟。海合會成員國領導人則將於今年12月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開會討論這一提議。如果這一提議通過,一個基於美國與海合會成員國的全新的“安全結構”行將建立,人們不禁想到目前在全球發揮重大影響力的政治軍事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然而,一名不願公開姓名的美國官員稱,這種新“安全結構”不會成為“另一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如果美國與海合會各成員國聯盟成功,那麼,阿拉伯世界會出現“中東的北約”嗎?

  多位專家表示“中東的北約”說法欠妥。袁征認為,目前的中東和當年的歐洲有很大不同。二戰後美國與歐洲有政治、歷史、文化等方面的淵源,且是在共同應對冷戰時期蘇聯威脅的背景下成立了北約組織。而目前海灣地區並沒有一個外在的大國力量對這一地區構成實質性威脅。“也許有人會想到伊朗,但伊朗遠遠不能與當年的蘇聯相提並論。”

  除卻時代背景的不同,海灣國家間缺乏紐帶、海灣國家與美國價值觀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中東的北約”不太現實。沈雅梅認為,雖然美國和海合會雙方都有防範伊朗核威脅等共同的安全利益需求,但因為該地區的經濟基礎、社會環境、歷史文化決定了中東國家之間沒有較強的聯繫紐帶,難具備歐洲國家的“同質性”。因此,即使當前美國和海合會國家增加了包括反海盜合作、打擊恐怖主義等方面的軍事合作,但建立“中東的北約”還是缺少必要的聯繫紐帶,難度較大。正如孫哲所言,“海合會國家不會把自己的地面部隊像北約那樣交給美國,任由美國充當指揮者,美國和海合會國家之間只能是協調合作”。

  此外,孫哲認為,“多邊”不一定形成“同盟”,美國和海合會成員國也許只能達成一種協議。海灣國家對美國在武器購買和軍事安全等方面有依賴,而美國的目的是維護其在中東的主導地位。由此,雙方在某些問題上形成一個“快速聯盟”,是符合共同利益的。

  ■小檔案

  海灣合作委員會

  海灣合作委員會,簡稱海合會,全稱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1981年5月在阿聯酋阿布扎比成立。其成員國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阿曼、巴林、卡塔爾、科威特、沙特阿拉伯6國(2011年5月,海合會首腦會議宣布歡迎約旦和摩洛哥加入),是海灣地區的重要政治經濟組織。總部設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2001年12月,也門被批准加入海合會衛生、教育、勞工和社會事務部長理事會等機構,參與海合會的部分工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