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邁克爾.斯賓塞:中美匯率幻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05 10:17:44  


  中評社北京1月5日電/看看全球兩大經濟體的貿易模式,可以發現兩個事實。首先,美國對幾乎所有國家都存在貿易赤字,其中最大的赤字來自中國。但如果不考慮加工貿易,美國對中國的赤字則明顯降低了。其次,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等較高收入經濟體對中國均有很大的貿易盈餘。

  據金融時報報道,美國的貿易赤字總量一直維持在GDP的3%-6%。但總量反映的是對每個國家的雙邊赤字,而美國國會總是針對中國,認定問題主要出在中國對人民幣匯率的操縱上。該觀點的一大問題是,它不能解釋美國與日本、德國和韓國之間的巨大貿易赤字。此外,人民幣真實價值正在快速上升,這主要是由中國通脹差異和中國工資增長(特別是其出口部門)引起的。

  目前的中國屬於全球價值增加鏈的“總裝方”。假以時日,上述情況將顯著改變中國經濟的結構和貿易模式,它會讓位給經濟發展階段更低的國家,因為那裡的收入水平更低。

  更加合理的判斷是: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使得它對所有貨幣都“高估”。這給美國經濟的可貿易部門帶來了更大壓力,也有助於解釋為何美國可貿易部門在過去20年裡根本沒有淨創造出就業崗位。但要解釋日本和德國的相對表現,也有人會說歐元和日元被低估了,這是毫無道理的。

  事實上,可貿易部門的就業創造集中在服務業,且處於人均價值增加分配、教育和收入的高端。結果,經濟增長和可貿易部門的就業出現背離,前者強勁,後者停滯不前。德國、日本的情況正好相反,可貿易部門是就業引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