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美在東亞難以聯合日韓一致遏制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02 08:45:36  


 
  但是在心理層面,中美之間卻存在著諸多障礙,冷戰思維在雙邊關係中時時發作,冷戰結束之後,美國一直在尋找假想敵,而中國屢次上榜。隨之而來的是,美國也常被視為遏制中國崛起的最大障礙。

  自2010年以來,美國高調回歸東亞,強化與中國鄰國的同盟關係,中國周邊外交一時陷入被動。美國回歸亞洲以及遏制中國的措施並不能長久維持下去,因為中國在東亞地區的影響力是依靠市場而非暴力,市場是一種彌散性、滲透性的力量,冷戰的思維不過是“抽刀斷水”而已。美國需要明白,東亞的局勢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無論美國還是中國都需要清除“非敵即友”的冷戰思維。

  中美都不希望東亞出現一個霸主

  美國很難在東亞形成聯合一致的“遏制”力量。這有如下幾個原因。

  首先,東亞地區的對壘陣營已基本瓦解,而經濟合作則是瓦解它的主要力量。表面來看,2010年以來,美國“馴服”了韓國與日本,強化了軍事同盟關係,但是,同樣應該看到,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日韓的最大貿易夥伴,與東盟的自由貿易區也已經啟動,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也提上日程。美國回歸東亞並不能改變東亞地區的經濟合作態勢,不影響本國經濟發展是東亞國家“追隨”美國的限度。

  中國、日本、韓國都是東亞地區的大國,三國既不想看到其中一國獨大,也不願意仰美國鼻息。東亞國家的普遍心態是在經濟上搭上“中國龍”提供的便車,而在安全上卻希望得到“美國鷹”的庇護。

  其次,東亞地區的範疇已經超越了地理空間,印度、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也成為政治經濟意義上的東亞國家。東盟搭建的東亞峰會已經將這些域外國家納入其中,國家數量的增加帶來的是“集體行動的困境”,將如此多的國家整合到一起來遏制中國,美國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